為積極順應老年僑眷群體從“生存型養老”向“品質型享老”的需求升級,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緊密圍繞其群體特點,通過“養有‘醫’靠、樂有‘趣’處、為有‘勁’頭”三大維度協同發力,構建起“政策鏈接、多元協同、僑眷參與”的新型服務路徑,讓老年僑眷在積極參與中獲得價值感,也在精準服務中增強歸屬感,真正實現從“老有所養”到“老有優享”的溫暖跨越。
政策鏈接,精準守護“僑”健康,讓養有“醫”靠。街道從“專業醫療”與“青春志愿”雙軌并進,助力老年僑眷健康養老從“憂心”邁向“安心”。一方面,依托南通市老年人失能失智預防干預試點項目,聯合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專家團隊,每周定期為老年僑眷開展手腦協同訓練;并攜手南通市第三人民醫院、狼山鎮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舉辦公益義診,讓健康服務既精準又溫暖。另一方面,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為契機,招募10名醫學研究生開設“僑眷健康課堂”,不僅系統講解肺功能維護、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知識,有效提升老人自我保健能力,還普及防詐騙技巧,筑牢財產安全防線。志愿者與老人之間的暖心互動,更是搭建起跨代溝通的橋梁,為老年僑眷的晚年生活注入了蓬勃活力。

多元協同,文化激活“僑”動力,讓樂有“趣”處。街道以文化為紐帶,為老年僑眷的生活注入鮮活動力。老年僑眷們踴躍參與各類文藝團隊,無論是太極拳、健身操、廣場舞,還是社區唱吧,處處可見他們神采奕奕的身影。街道還充分發揮黨員特長與“紅網一件事”機制優勢,推出多項專屬服務,如新勇網格開設“僑音相伴”聲樂課堂,每周四晚由青年黨員志愿者帶領老人們用歌聲傳遞喜悅;新容網格開展“僑鄰暖心”服務項目,不僅為行動不便的僑眷提供免費義剪,還定期上門陪伴他們錄制寄給海外親人的祝福視頻,將“微心愿”轉化為“微幸福”。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細致入微的便民服務,既充實了老年僑眷的日常,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社區的歸屬感,讓社區真正成為老年僑眷眷戀的“快樂家園”。

僑眷參與,匯聚治理“僑”力量,讓為有“勁”頭。街道深挖資源,以“銀發生輝”行動激活“僑眷動能”,讓老年僑眷們在社區治理中綻放最美“夕陽紅”。他們踴躍加入“守護新港灣”志愿服務隊,投身清理亂種植、監督綠化維護,讓社區環境更整潔;加入“藝”起“童”行隊,不僅傳授本土民俗文化,更用心關愛困境兒童,搭建代際溝通的橋梁;作為“紅管家”隊員,積極參與鄰里調解和隱患排查,促進社區和諧穩定;加入義務巡防隊,守護小區安全,共筑平安防線。這些僑眷志愿者們以實際行動為社區治理貢獻力量,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的效能,也為基層共建共享增添了溫暖底色。
從“健康守護”到“精神富足”,從“自我實現”到“反哺社區”,狼山鎮街道始終以“積極老齡化”理念為引領,緊密圍繞老年僑眷的實際需求,不僅實現了他們對高品質晚年生活的向往,更充分激發了僑眷群體參與社區治理的活力,繪就了一幅“老少和樂、僑鄰相親、社群共治”的溫暖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