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鐘秀街道立足僑務工作新形勢,深入推進“僑手相連·五橋”工程,通過健全僑務網絡、做好僑法宣傳、辦好暖僑實事、開展聯僑活動和融合僑源僑力,打造雙向服務五座橋梁,推動僑務工作創新發展。
建強組織引領橋。圍繞“黨建帶僑建,僑建促黨建”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街道-社區-網格”三級為僑服務網絡,推動僑務工作融入網格化管理。深入開展基本僑情信息收集工作,結合僑情普查、“敲門行動”等,摸排出境外僑情53人,境內僑情51戶,并建立了歸僑僑眷名冊,實行動態管理機制。
構筑權益維護橋。圍繞“僑法宣傳月”,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普法宣傳,郭里頭村社區邀請律師為僑企專業解讀歸僑、僑眷相關權益政策;百花村社區組織“僑法伴我行 愛僑護僑在身邊”集中宣傳活動,以“畫說僑法”“你問我答”等形式提升普法趣味性;校西村社區邀請法治領域專業大咖現場說法,讓僑企、僑眷體驗了一場生動的情境式法治課堂。社區常態化利用“四方會談”“有事好商量”等協商平臺,開展議事活動5場,收集僑憂,廣納僑言,維護僑益。

搭建貼心關愛橋。建立僑界人士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提供精細化服務。以“暖僑行動”為主線,深入落實“生病、病故、患難、生日、節日”五必訪制度,在春節期間進行上門慰問13人次,在空巢僑眷生日時送上祝福,通過“面對面”交流,不斷拉近彼此的距離。

架設互動融合橋。百花村社區依托毓秀家園“僑胞之家”,組織僑眷開展了“傳承年文化 撣塵迎新年”民俗活動、“巧手做燈籠 家訓心中留”實踐活動、“學習新思想 喜迎二十大”宣講活動、銀杏樹下的“微黨課”等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各社區利用“鄰里紅管家360項目”“三事工作法”等載體,向僑界人士提供困難幫扶、文化活動、便民項目等10余項全方面、精細化、專業化服務。

聯建活力發展橋。充分利用轄區內涉僑優質資源,深入淘寶城、居然之家、藍鳥大廈等樓宇商圈進行走訪調研,復工復產期間及時與轄區5家重點僑企進行溝通,精準對接需求,實現共建共享。年初與崇川區僑商聯合會黨支部開展座談,了解商會工作開展情況,謀劃后續共建思路。切實發揮“僑友圈”的資源優勢,在僑資企業新通海集團開展企業家座談會,圍繞轄區經濟發展獻計獻策。同時,積極引導僑界人士發揮僑力、反哺社區,參與社區治理,由僑眷代表參與的崇川區徒步協會帶動歸僑僑眷參加環境保護、文化宣傳等志愿服務。在疫情防控中,崇川區華僑公益服務中心的僑胞群友們積極響應志愿者招募令,紛紛投身一線,南通市僑聯青年委員會副會長、崇川區歐美同學會理事季子明主動請纓志愿者工作,“大白”“小藍”交替上陣,匯聚同心戰“疫”的巨大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