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進發,美國僑眷,今年已81歲,系竹行鄉退休干部。8月10日下午2點,突然接到南通大學學生小曼(化名)的電話:“袁爺爺!你好,我是南通大學醫學院受到你資助的貧困學生,我真是太感謝你給予我的資助,解決了我的困難。這幾年,我家父母相繼患癌病,治療,先后不治逝世。原本家庭困難,突然其來的災難讓我喘不過氣來。去年我考取了通大醫學院,通過市慈善總會曾收到你的第一筆資助款,當時不知道你的電話,未給予你打電話。今年暑期又收到你的資助款,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意,真是謝謝你袁爺 爺。我一定奮發努力,克服困難,以優異成績向爺爺回報 。
今年20歲的女孩小曼,是個聰明能干的孩子,2014年2月母親患肝癌去世。作為家中頂梁柱的父親患胃癌于2015年7月31日去世,父母雙親的患病治療,花光了家中的所有。小曼是家中長女, 11歲的妹妹靠著當地政府和鄉親們的支持正在小學讀書, 80多歲的奶奶體弱多病。
2016年小曼考取了通大醫學院(5年制),既高興又憂愁,雖然靠了政府和親朋好友的接濟來校注冊報了名。但小曼總是擔憂,以后五年的學習,經濟上的困難該如何解決?反復思考后,小曼想,這次被通大錄取很不容易,是一生中的大事,堅決不能放棄。她確信知識改變命運,科技把家翻身。到校后,她不怕困苦,一方面努力學習,一方面利用一切機會去打工掙錢解決平時費用,在逆境中奮發圖強。由于她不怕困難勤奮學習,成績優秀,得到廣大師生的稱贊。
袁進發從開發區竹行鄉政府退休后,退休不退志,不忘初心,發揮余熱,熱心僑的工作,先后擔任學田街道僑聯分會黨總支書記、常務副會長等社會組織之職,開展為僑服務等僑務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曾多次得到省、市有關方面的表彰。愛人樊發美從教師崗位上退休,也一直關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慈善活動。美國的女兒袁菊也是一個公益事業的熱心者,多年來堅持為祖國的慈善事業和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發揮著積極作用。汶川、玉樹地震,袁進發除了自己帶頭慷慨解囊,還積極發動僑界捐款,并獲得省僑聯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榮譽表彰。南通市政府發起“金秋圓夢,慈善助學”的活動后,夫婦倆立即行動,于2016年1月份,在袁進發妻子病重期間建立了“袁進發夫婦安心助學基金會”,首筆資助南通大學2名貧困學子“圓夢大學,早日成材”。經市慈善總會、南通市僑聯、南通大學遴選,小曼成為其中一名學生,還有一名學生叫小濤(化名),是2016級通大電氣工程學院的一名學生,父母相繼去世,目前與奶奶相依為命。愛心助學基金將資助這兩名特困生從新生入學到大學畢業,每人每年2500元。同時資助竹行小學 5名貧困學生每人每年1000元。兩年已資助了2萬元。尚有余款已打入市慈善總會帳上。
愛人樊發美2016年2月7日因病不治逝世。一個人的退休金雖然有限,家庭經濟也并不寬裕,但作為一位60多年的黨員,全國慈善典型磨刀老人吳錦泉等先進人物事跡激勵著他不忘初心,繼續努力。袁進發還積極利用僑界特殊優勢,大力宣傳慈善文化,進一步發動海內外僑胞僑眷參與慈善事業。袁進發認為,“贈予玫瑰、留有余香。”慈善幫扶別人,是個很有意義的事。不管慈善數字多少,每完成愛心慈善一事,他都感到無尚光榮而開心。
崇川區學田街道僑聯分會 袁進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