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文化講堂”首次走進南通,圍繞實業救國、教育興國、文化建設和慈善事業四個主題,運用演講、訪談、讀信,以及聲、光、影像等形式,宣講生動感人的“張謇故事”。此次活動由中國僑聯作為指導單位,江蘇省僑聯、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主辦,南通市僑聯承辦,南通產業技術研究院協辦。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姜永華出席活動并講話。江蘇省僑聯副主席宮琳及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福建省僑聯和江蘇省各地市僑聯主要負責同志以及南通市黨政領導、張謇研究專家、張謇孫女——百歲老人張柔武以及僑界群眾等300余人參加了活動。
南通市僑聯主席吳亞軍主持了此次宣講活動。
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致辭
南通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姜永華講話
南通市僑聯主席吳亞軍主持
張謇是南通籍清末狀元,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他主張“實業救國”“教育為先”,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


姜永華在講話中表示,改革開放以來,10多萬通商走出國門,秉承以張謇為代表的一代通商“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拼搏精神,足跡遍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2016年通商回家鄉投資就超過400億元,有力助推了南通跨越發展,“新僑之鄉”已成為南通新的城市名片。


此次“親情中華R26;文化講堂”來到南通,講述“張謇故事”,就是要更有力地宣傳張謇、弘揚張謇精神,讓更多海外華僑華人進一步了解南通,了解南通精神。通過這一在海內外有極高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將“張謇故事”推向海外,向海外友人宣講,向海外僑胞尤其是南通籍僑胞宣講,更好地激發他們來通投資興業、創新發展的熱情。



康曉萍認為張謇先生豐富的思想創見和實踐創舉,對于當代南通的發展,對于當今中國城市走出符合自身條件的發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她表示要傳承和弘揚張謇先生愛國愛鄉、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勇于開拓的可貴精神,激勵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新的歷史時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副部長邢硯莊,江蘇省僑聯副主席宮琳,北京市僑聯副主席李冬娟,上海市僑聯副主席徐大振,廣東省僑聯副主席顏珂等出席活動并在活動當天上午召開了文化交流工作座談會進行座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