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雙甸鎮工業園區內,如東縣僑商會副會長單位——宇迪光學儀器有限公司新上的智能制造項目基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工程從六月初動工,施工單位克服下雨和高溫等因素的影響,錯時作業,目前地下工程已經完工,待驗收后,立即開始地上的建設,整個工程預計在春節前竣工,確保項目明年正式投產。”公司副總經理孫維學信心滿懷。
當前,光學鏡頭市場面臨激烈的競爭,誰搶得市場的制高點,誰就搶得發展的先機,宇迪光學盡管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頭銜,但目前企業機械化程度不夠高、用工量大,絕大多數產品還停留在手工制作上,產品附加值低,如何實現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智能制造型企業的蛻變,一直是企業難以逾越的一道“坎”。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企業不斷拓展市場,公司訂單充足,已經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上半年,公司實踐戰略調整,優選產品線,果斷投資1.08億元,與日本的研發機構合作,做國內同行企業不敢做,做不了的產品,新上智能制造項目,主打非球面鏡頭和車載透鏡組裝鏡頭兩個產品。
項目部負責人劉海燕介紹,非球面鏡頭主要用于高端產品,如攝像機、照相機等高精度、高清晰度的鏡頭,但是非球面加工要求比較高,不能用普通原理來加工,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哪一家企業能夠研發、生產這一產品,全球也僅有日本擁有這一技術。從去年起,公司與日本相關研發機構和企業合作,日方每月派技術人員前來公司指導,經過一年多的磨合,已經掌握了產品的前期和后期工程技術,目前部分產品已經開始批量生產。對方承諾,只要項目進展順利,產品的核心技術也一并轉讓,屆時,公司將成為全球少數擁有非球面加工技術的企業。由于公司現有車間已經是很滿,生產線已經超負荷運轉,因此,新建和擴建廠房迫在眉睫,一旦廠房竣工,將立即投入生產。根據規劃,非球面計劃將引進8條生產線,達產后,預計月生產鏡片20萬片,年增加產值5000萬元以上。
車載透鏡組裝鏡頭產品,主要用于投影儀、車載鏡頭,具有運動定位功能,待條件成熟后向無人駕駛器方向發展。目前,已經有兩個小樣試樣成功,力爭年底可以拿到認證證書。明年起開始進行小批量的生產。車載鏡頭計劃20條生產線。近期規劃生產能力達到年產50萬套,遠期達到100萬套,每年增長30%到40%。從2017年起,這一產品將新增5000萬元的銷售。兩個產品正式投產后,全年增加銷售接近一億元,利稅在3000萬元左右,而用工同比將減少三分之一。目前,公司已經開始培訓員工,相關生產設備也已經與日本和韓國方面進行采購聯絡。
公司董事長吳迪富告訴記者,新廠房總建筑面積達到1.65萬平方米,將極大地滿足企業的生產需要。目前企業現有的廠房已經使用13年,有些設計已經達不到目前新產品的生產要求,待新廠房建成之后,他們將對舊廠房重新進行設計、裝潢和改造。通過設備的提檔升級實現企業的智能制造,爭取到“十三五”末,公司年銷售額確保10億元,力爭20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