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僑資企業——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企業今年新上的3800噸野麥畏項目總投資近7000萬元。前期安全、環保、備案等項目審批工作已基本完成,于7月底動工,目標今年12月進行試生產。
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泰禾集團的母公司,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生產無高危工藝、工藝環保、綠色友好型產品,產品70%到80%銷往國外,合作客戶均為世界500強企業。作為公司今年兩大主要項目之一,企業早在2014年就開始進行野麥畏項目的前期可研編制,公司總經理徐吉旺坦言,如果按照老工藝生產野麥畏,每年將會產生1萬噸以上的副產硫酸。而對化工行業來說,廢酸和廢鹽的處理方向是困擾企業的最大難題。在了解到西南某化工研究院擁有此方面專利,新的工藝裝置已經建成并成熟運行長達10年后,公司將該專利的使用權加以收購。據了解,項目建成后,采用新工藝生產的野麥畏產品將不會產生任何副產硫酸。雖然前期項目投資增加了4000萬元,但對于企業來說,卻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新工藝的中間體還同步帶動了企業現有的兩個產品實現轉型升級,減少副產硫酸8000噸以上。
有了核心專利供應的項目優勢,企業生產的野麥畏產品市場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據測算,采用綠色工藝之后,泰禾化工每年將減少2萬噸副產硫酸的產生,節約超過1000萬元的副產硫酸環保處理成本。同時,新工藝也使得產品成本每噸下降了1500至2000元。根據市場需要,總投資1.96億元的5000噸殺菌劑項目于今年1月1日開工建設,一期投資1.1億元,年產嘧菌酯2000噸,于7月28日試生產。項目建成后,泰禾化工將成為該產品全球最大的生產供應商,在該領域擁有更強話語權,并為企業貢獻年產值3到4億元。
“企業要發展,關鍵的是要依靠項目的支撐。”徐吉旺告訴記者,今年開始,泰禾化工真正邁入了企業的‘項目建設年’。除了兩大重點在建項目,作為殺菌劑原料配套的多功能新型殺蟲劑項目、新劑型技改項目——農藥制劑加工包裝車間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前期手續審批階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