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僑誼會2009年基層工作經驗交流會于9月3日上午,在學田街道辦事處召開。市僑誼會第四分會會長袁進發作了題為《深化為僑服務 做僑的貼心人》的交流發言,介紹了該分會僑誼工作的經驗,學田街道辦事處領導張寶軍介紹了該街道如何將僑務工作列入工作計劃的經驗與做法。各僑誼會與文藝隊代表也交流發言,介紹經驗、提出問題,會議氣氛熱烈。謝夢平會長對僑誼會的工作進行了回顧并對僑誼會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市外僑辦副主任金志偉和市僑聯鎮翔主席分別講話。鎮主席對僑誼工作的思路和經驗予以充分肯定,他認為基層僑誼組織與社區街道相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了分會工作的“雙軌制”,是南通僑誼工作的特點,也是南通僑務工作有聲有色,成績斐然的根源,并希望以此經驗做好以后的工作。
通過此次經驗交流,我們欣喜地看到南通僑誼工作的亮點,看到僑誼會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體會到僑誼會會員熾熱的愛國、愛鄉熱情。
這次經驗交流亮點一:“雙軌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這句話來自袁進發同志的發言,這也是僑誼工作的重要經驗。市僑誼會四分會與學田街道共同努力,打造了文明、積極向上的僑誼活動平臺。學田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把僑務工作納入工作計劃,四分會通過計劃的實施,將僑誼會活動深入到每一位僑眷本人,建起了僑誼組織網絡。
亮點二:以為僑服務為核心,提高僑眷積極參與的熱情!耙匀藶楸荆瑸閮S服務,做僑的貼心人”是僑誼會工作的主要宗旨。每位分會發言人都在本分會工作闡述中表達了“為僑服務”的思想。四分會開辦了多種形式的培訓班,務實地為“僑”解決了簽證、上網及與國外親人聯系的具體問題,還舉辦了內容豐富的活動,大大提高了僑眷的生活質量。每個分會在關心老弱病殘的僑眷上不遺余力,虹橋一分會會長陳慕君去美國探親,高莉同志在家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接替他的工作,主動關心老僑眷,為他們服務;三分會會長繆元慶妻子病重,銀毅接替繆元慶工作,不辭辛苦一家一家熟悉情況,做到不落一家僑眷,悉心為僑服務。有如此一批盡心盡力為僑服務的基層僑誼分會負責人,僑務工作做得實實在在,把黨和政府對“僑”的關心真正送到廣大歸僑僑眷心里。
亮點三:充分發揮“僑”的能力,將愛國熱情輻射到南通市的每一個角落。在會上,我們欣喜的看到,我們許多身懷技能的僑眷,身體力行發揮才能,帶動了一批僑眷,活躍在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設的舞臺上。聲樂隊隊長顧麟歌聲甜美,舞蹈隊隊長毛玲玲善于舞蹈編導,樂隊隊長吳美玲對樂器熟悉,越劇隊隊長鄔雪琳擅長越劇小生,服飾隊隊長馬蓮英有豐富的服飾表演經驗,她們將自己的專業技能毫無保留地奉獻給僑誼工作,成為活躍在僑誼活動的中堅力量,她們帶領一批熱愛文藝活動的僑眷,克服困難,集中排練,為南通市市級大型活動、為重要僑務活動、為支援災區捐款捐物做出貢獻,同時常常深入各個領域為廣大市民演出,傳播了和諧文明。僑眷中也涌現了一批精神文明道德楷模,僑眷陳琳女士的先生從美國回來,退休教師僑眷陳怡女士從海外探親歸來,正是“甲流”流行期間,他們都各自主動居家隔離一周,彰顯了社會公德意識;老革命、作家、僑眷龔德關心他人,在被一個小伙子撞到骨折的情況下,不顧自己的傷痛,耐心教育不顧交通規則的小伙子,使那個小伙子認識到遵守交通規則是每一位公民的道德準則。
亮點四:領導以身作則,主動關心僑誼工作,在這次會議中,我們聽到許多來自領導的主動關心方面的事跡。當華僑藝術團活動遇到經費瓶頸時,市外僑辦與海門疊石橋國際家紡城聯系,取得冠名權,得到活動經費的贊助,這批資金大大緩解了活動經費緊張的矛盾,激發了努力排練出精品的熱情,專款專用,使華僑藝術團有了“底氣“。市僑聯全體同志為了僑務活動的需要,將應該是全體人員補工資的錢,先支付僑誼會工作中的需要。僑誼會會長謝夢平不顧自己年邁,對僑誼會的工作,事無巨細,處處關心,常常深入到社區,參加分會活動,看望生病的僑眷。(市僑誼會《僑誼之聲》編委:徐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