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咸菜,沒有人會覺得陌生。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咸菜成為那個寡淡的歲月里最鮮活的味道。而今,從飯桌上的主角變為佐餐的調味品,咸菜始終活躍在人們的記憶里和舌尖上。
如東縣僑商會副會長單位——南通金地來醬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金地來醬菜,緣何讓眾多外地客商趨之若鶩?如東縣僑商會副會長、公司總經理陳曄輝道出其中的秘訣:醬菜贏人的關鍵在于原汁原味、古法手工,火候不足絕不開缸上市。
據了解金地來醬菜發展過程可以追溯到民國初,當時本地農民以下小海為主,家家戶戶都要腌制咸菜,下小海帶咸菜用它拌飯。上世紀八十年代,陳曄輝抓住商機,從民間聘請腌菜師傅,從小作坊開始起步,并逐漸形成了醬腌、干腌、咸菹、卒菹等秘方。小小醬菜一舉成名。
金地來出產的醬菜之所以風味獨特、經久不衰,最大的奧秘還在于純手工腌制,這也是金地來公司人一直恪守的原則。正是這種純手工腌制的各種繁瑣工序,讓公司員工付出了旁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首先要挑選個頭均勻的榨菜,先手工去皮,蘸鹽后放到透氣好的泥盆中快速磨制,把榨菜的水拿出來,且火候時機要掌握好。待榨菜鹽磨成后,放在缸里天天往外攥水,攥七天左右,當每個榨菜像雞蛋那么大時再放在一種叫“榨”的傳統手工器具上,將最后的水分都榨出來。榨菜榨好后就要放在發酵室里發酵,發酵室內的溫度也非常關鍵,要控制在30度左右,每天都要把榨菜再攥兩遍,3天后把榨菜從發酵室中取出洗凈再榨才能放在醬缸里浸泡。在麩醬中放10天左右,取出放在清水中洗凈,控干后再在甜面醬里泡大約7天,直到榨菜在甜面醬里發酵不再冒泡,醬菜成品才制作完成。
陳曄輝于1992年投資800萬元建起了醬菜廠,并注冊了“金地來醬菜”商標,并在繼承傳統醬菜腌制工藝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各種腌制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使金地來醬菜的生產工藝日益完善,更加適合了現代人的口味。
為了推廣金地來醬菜這一金字招牌,陳曄輝還在努力拓展營銷渠道,“北京、上海,南京、浙江和各個周邊的縣市,都有我的代理店,現發展到3000多家。”如今,陳曄輝的生意越做越大,但金地來醬制品有限公司里的一口口醬缸依舊承載著陳曄輝多年來的追求,訴說著他酸甜苦辣的人生過往。(如東縣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