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如東縣僑商會副會長單位——如東縣鐵鏈廠有限公司始終把妥善安置退伍軍人當作一項重要任務,根據錄用退伍軍人的特長,做到“量才使用”,為其提供發展平臺,近20名退伍軍人進入公司管理崗位——
在如東縣鐵鏈廠有限公司,無論是在車隊、保衛科或者生產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精神奕奕,舉手投足間有著一股英武之氣,他們是公司的員工,他們還有另一個身份——退伍軍人。公司現有職工1180名,其中退伍軍人110多名,而且都在關鍵崗位上發揮骨干作用,目前,有近20名表現優秀的退伍軍人被提拔到管理崗位。
該公司高度重視退伍軍人安置工作,通過多種途徑,努力解決退伍軍人的就業問題。“退伍軍人是企業和社會發展的寶貴財富”,公司副總經理張向軍說,雙擁工作是企業的職責和義務所在,我們一定要主動承擔好企業的社會責任。公司明確提出,在人員招聘時,堅持兩個原則:同等條件下,黨員優先;崗位條件許可情況下,退伍軍人優先。公司對各方面表現優秀的退伍軍人,外送參加專業培訓,加以重點培養和使用,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公司發揮退伍軍人的積極作用,把“戰斗力”轉化為“生產力”,在退伍軍人的招收、培訓、使用、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
一直以來,公司管理層都有一個觀念:雖然退伍士兵大多沒有過硬的文憑,但經過部隊大熔爐的鍛煉,都具備守紀律、肯吃苦、善學習、會提高的基本素質,經過培訓,假以時日,一定能成為企業的棟梁。每年公司都要實施培訓計劃,將退伍軍人優先安排到生產一線鍛煉,優先安排他們跟最優秀的師傅學習,優先安排他們到企業舉辦的各種培訓班進修,優先對成績突出的優秀退伍軍人委以重用。現任技術科副科長的周建如,雖然只是高中畢業,但是他喜歡鉆研、搞發明,公司專門送他去專業培訓班學習電腦繪圖,學成后他通過不斷實踐,先后研究出盤圓調直機、一種鏈條校正機、鏈條自動切斷機等4項實用新型專利,為公司提高生產效率30%以上。現任產品車間副主任的李海軍,退伍前在部隊從事車輛檢修工作,公司選送其參加縣里組織的特種車輛操作培訓,如今他在自己崗位上帶了4名徒弟,均通過了特種車輛操作考核,成為公司的骨干。
舒心的工作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發展空間,激發了退伍軍人的工作積極性。鏈條五車間副主任張樹勇,在部隊時是一名機械修理兵,1985年進入該公司后,他肯鉆研、喜歡搞小改小革。他通過觀察,發現車間用人工扭彎鏈條比較費力、工作效率也不高,經過半年時間的努力和潛心鉆研,他成功發明了自動鏈條扭彎機,大大減少了用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在部隊曾是一名汽車駕駛員的孫建,1986年進入如東縣鐵鏈廠有限公司后,企業領導根據他的特長,把他安排在汽車駕駛的工作崗位上,無論公司何時用車,他都第一時間到崗,有時凌晨需要到上海、蘇州等地接客商,他從來沒有任何怨言。20多年來,行駛200多萬公里安全無事故,出色完成了公司交給的各項任務。十車間副主任馮建軍,1999年退伍后就進入公司,從一線工人干起,后來因為工作表現出色被提拔為班組長,去年又被提拔為車間副主任,還被評為“南通市勞動模范”。
為了使退伍軍人身心愉快地投身企業發展,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公司還根據退伍軍人的個人意愿為軍屬安排工作。“公司不僅給我提供了工作崗位,還為我愛人安排了輕松的工作”,一線工人朱建說,公司領導在得知他愛人身體不好時,專門安排了按電鈕的輕松工作給她。同時,公司還積極照顧傷殘軍人,公司在招聘過程中,了解到有些退伍軍人曾在部隊受過傷,身體不太好,就把他們安排在電鍍等比較輕松的車間。
“這些退伍軍人為公司帶來了新氣象、好作風,他們退伍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為全公司樹立了一個個標桿。”張向軍如此評價。多年來,公司始終把退伍軍人作為公司建設的骨干力量,充分發揮軍人“吃苦在前、勇挑重擔”的優良品質,為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如東縣僑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