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新廠區,光氣生成裝置共有自動閥門80多個,調節閥6個,在程序化控制下,每個閥門十幾秒就要變換一次。退城進區后,企業的光氣產能由原來的9000噸提升到5萬噸。
有了新型光氣尾氣處理設備的支撐,快達農化5萬噸級規模的光氣生產才有了保障。環保是企業發展的保護傘,當有些企業把大量人力、財力集中投入到生產環節時,快達農化反其道而行,把環保作為生產的“前道工序”,借助搬遷契機,在環保設施、設備投入上實施“頂層設計”,通過環保設備和技術的更新、創新,支撐前端生產,支撐流程再造,推進轉型升級。
在搬遷過程中,企業投資6000多萬元,更新、建設污水處理、焚燒裝置、固廢堆場、光氣尾氣處理等10多個類別的環保設備、設施,占搬遷總投資規模的15%,用地50多畝,占一期建設面積的1/5。在廢水處理環節,利用了大連理工大學厭氧塔、好氧塔的專項處理技術。兩個塔高12米,全密閉,氧化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通過內部裝置收集起來加以焚燒,不揮發,氧化效果是一般設施的5到10倍。
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這些環保設施的運轉更加高效。設備更新不是簡單的原件搬遷,而是大大提高了自動化水平,尤其是新上環保設備的運行全部納入自動化中控系統。企業上了11套DCS控制系統(集散控制系統),2套PLC控制系統(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DCS控制系統采用離散技術實現遠程控制,光氣尾氣的溫度、壓力、閥門控制、流量等數據全部編程,進入自動控制系統,溫度高了,自動變小,流量變了,自動控制,全部在監控室里完成操作。
自動控制系統給環保設備裝上了動力引擎,它的高效運行一方面提升了環保安全指數,發生突發性泄排、泄漏的幾率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傳導到生產環節,它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生產運行的質量。
在這次搬遷過程中,環保設施、設備和技術的提升在推動企業淘汰落后產品,優化產能,推進轉型升級方面,已經使企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優勢和擴總量、提質量的實力。原來污染重、利潤率低的五、六個項目,在搬遷過程中被放棄了,現在上的12個產品都是污染小、利潤貢獻高的項目。(如東縣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