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南通市僑聯舉辦《南通新僑口述史》、《南通老歸僑口述史》培訓班,正式啟動南通僑界兩部口述史的訪談編寫工作。
南通是中國非傳統僑鄉地區的“新僑之鄉”。改革開放以后,大批南通兒女出國留學深造,在事業上取得卓越成就;數以萬計的農民經營者走出國門,在歐洲、非洲、南美等地區從事經商事業,成為新僑商。廣大新華僑、新僑商在海外立足發展的同時,為促進我國對外友好事業發展, 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提升南通國際化水平作出獨特的貢獻。為記錄新華僑、新僑商的海外發展過程,追溯老歸僑的回國歷史與個人經歷,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弘揚華僑愛國精神,南通市僑聯決定用新華僑、新僑商、老歸僑口述歷史的方式,通過對口述者的訪談,編撰《南通新僑口述史》、《南通老歸僑口述史》兩部口述史文獻。
培訓班上,我國口述史研究學者、揚州大學原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周新國教授,對全體人員作了口述史專業講座,并對開展訪談、口述資料收集整理與編寫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市僑聯副秘書長唐志昌具體介紹了南通的基本僑情和新僑口述史訪談、文稿編寫的要求。
市僑聯主席吳亞軍就兩部口述史的訪談編寫工作方案作了部署,提出了具體要求。一是充分認識做好《新僑口述史》和《老歸僑口述史》的意義;二是高質量做好《新僑口述史》和《老歸僑口述史》的采訪、撰寫、編輯工作;三是要統籌安排好《新僑口述史》和《老歸僑口述史》保障措施。他要求全市各級僑聯組織要集中南通僑聯的力量和智慧,整合僑界的資源,精心組織,力爭把這項工作打造成南通僑聯的一項精品工程。
各縣(市)區僑聯全體駐會干部和參與訪談編寫的新聞、媒體機構、高校有關人員共80多人參加了此次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