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至29日,華僑大學教授許金頂應南通市僑聯的邀請,專程來南通調研南通新僑工作,由此正式啟動了南通新僑商社會群體調研工作。
在南通市僑聯主席吳亞軍的陪同下,許金頂教授分別赴海門市、通州區考察了林西村和界北村兩個華僑村,實地調研了華僑村的狀況和僑情特點,重點訪談了幾位新僑。在通期間,許金頂教授參觀了海門家紡博物館、如東洋口港。
南通是新僑之鄉,上個世紀九十代開始,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南通赴外經商、求學的隊伍不斷壯大。迄今為止,本市在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總數約10萬人,遍布全球約12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海外經商人員約6萬人,留學生約4萬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北美、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創業從傳統的紡織、服裝、建筑、輕工等領域,不斷向新能源、船舶裝備等新興行業,以及境外資源開發、園區開發等領域拓展。時任外交部部長唐家璇曾對南通僑務工作考察中評價南通是個“新僑之鄉”。
南通市僑聯主席吳亞軍介紹說,九代會提出了“兩個拓展”,南通市僑聯將《南通新僑商創業史》編寫工作作為新僑工作和海外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和一個重要載體。一是了解僑情。開展對南通“新僑之鄉”的僑情調研,掌握南通新僑,特別是新僑商群體的創業歷史、事業現狀和發展規模。二是做好服務。通過調研走訪,廣泛聯系新僑商,了解新僑商的所思、所需、所想,從而更好的服務新僑商。三是海外聯誼。新僑商大都在海外,通過開展《南通新僑商創業史》編寫工作,加強與海外僑商的聯系和聯絡,提升海外聯誼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四是宣傳僑商,頌揚南通新僑勤勞、勇敢、智慧、拼搏的實干精神,進一步激發廣大新僑造福桑梓、反哺家鄉的愛國情懷。五是完善僑史。南通至近還沒有一部完整的僑史,《南通新僑商創業史》的編寫工作將填補南通僑聯在僑史研究上的空白。吳亞軍表示,南通僑聯將積極與華僑大學的教授和專家合作,共同組織實施編寫工作,通過兩年時間的努力,集中南通僑聯的整體優勢,完成《南通新僑商創業史》的編寫工作。(南通市僑聯)

(參觀海門疊石橋家紡城)

(中為南通市僑聯主席吳亞軍,左三為華僑大學教授許金頂,左二為海門市僑聯副主席李振東)

(參觀通州僑之家活動室,左一為通州區僑聯主席許斌,右四為副主席趙莉玲)

(參觀如東洋口港,右一為如東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僑聯主席沈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