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如皋市僑聯組織僑聯機關黨員干部、僑聯委員、社團負責人和部分鎮(區、街道)統戰委員赴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學習教育活動,重溫抗戰歷史,汲取團結奮進力量。

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全體人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觀看了珍貴的歷史文物、圖片和影像資料,深入了解這支“鐵軍”以簡陋裝備抗擊日寇的浴血歷程——銹跡斑斑的大刀見證肉搏戰的慘烈,泛黃的家書傳遞著戰士“誓與山河共存亡”的決絕,動態沙盤再現了黃橋戰役中軍民同心筑人橋渡糧草的壯舉。當駐足于陳毅元帥《梅嶺三章》手稿前,字里行間“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的豪邁氣概,與展廳盡頭3000多名烈士姓名墻形成震撼呼應,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們不畏強敵、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
在八路軍新四軍白駒獅子口會師紀念地,大家站立在會師紀念碑前,感受到兩軍將士緊握的雙手跨越時光,仍傳遞著信仰的溫度——那是在民族危亡時,用草鞋丈量山河、用鮮血淬煉的忠誠。花崗巖上鐫刻的“1940”字樣仍泛著冷冽的光澤,指尖輕觸浮雕中戰士緊握的鋼槍,仿佛聽見八十多年前兩支鐵軍在此匯流時的馬蹄聲與歡呼。文化展示區內泛黃的《會師宣言》手稿上,“兄弟同心,其利斷金”八字力透紙背,玻璃柜中的草鞋與搪瓷碗無聲訴說著“小米加步槍”的崢嶸歲月。最震撼的是電子沙盤演示:代表新四軍的藍色箭頭與八路軍的紅色箭頭在蘇北平原精準對接,如同歷史長河中的兩顆恒星在此交匯,照亮了整個華中抗日戰場。那些被數字化復原的年輕面孔,有的永遠定格在二十歲的年紀,卻讓“人民軍隊”四個字從此有了具體的溫度與重量。
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紅色洗禮。大家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進一步激發僑界群眾的愛國熱情,立足本職、擔當作為,團結引領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為大力推進如皋“以港強市”發展戰略貢獻僑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