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崇川區天生港鎮街道僑聯分會聯合龍潭村開展“童眼觀世界 僑心伴成長”愛苗護苗活動。為傳承非遺技藝精髓,促進僑眷與社區居民情感交融,讓更多人感受雕版拓印的獨特魅力、體悟“刀木之間見匠心”的非遺精神,轄區僑眷與非遺傳承志愿者齊聚一堂,以刻刀為媒、以巧手傳情,在互動中激發未成年人對非遺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自覺。

活動在區全民閱讀推廣人仇天敏老師的生動講述中啟幕。仇老師以《非遺里的中國》為切入點,采用“時間軸 + 故事化”的方式,娓娓道來雕版拓印技藝的演變歷程,讓在場者對這項古老技藝的歷史脈絡有了清晰認知。
隨后,社區非遺技藝傳承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化身“小小傳承人”,沉浸式體驗雕版拓印全過程:從調配松煙墨的濃淡,到掌握“三輕三重”的上墨手法;從學習“慢鋪快壓” 的鋪紙技巧,到完成“揭紙如抽絲”的最終步驟,每一步都考驗著耐心與專注力。當參加活動的小朋友舉起自己完成的“柿柿如意”圖案,興奮地說“我的拓印像一幅水墨畫” 時,現場掌聲陣陣。
僑聯志愿者們穿梭其間,細心協助與會人員調整宣紙角度、修復細微瑕疵。崇川區匠心公益服務中心非遺技藝傳承志愿者蔣昊杰邊示范邊講解:“拓印不只是技術操作,更是與歷史的對話。比如這個‘福’字紋樣,源自乾隆皇帝的親筆字,每道紋路都承載著先人的祝福與智慧。”
此次活動是天生港鎮街道僑聯分會“僑心護苗”品牌項目的創新實踐,通過“閱讀+實踐”“非遺+護苗”的融合模式,讓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以文化自信筑牢精神防護堤壩。龍潭村黨委書記秦峰表示,未來將聯合僑聯組織建立“非遺傳承小使者”隊伍,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更多僑界家庭參與文化傳承,讓非遺技藝在代代相傳中煥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