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任港街道緊扣“文化潤僑、鄉情聚心”主線,以“僑胞之家”為情感紐帶、非遺技藝為傳承載體、鄉音鄉味為文化媒介,探索形成“陣地+傳承+服務”三位一體僑務工作模式。通過開展各色活動,惠及轄區僑胞僑眷,讓文化成為凝聚僑心、傳承鄉愁、聯通中外的橋梁。

凝僑心,僑胞之家構筑精神家園
任港街道積極打造“僑胞之家”,密切聯系僑界群眾,踐行為僑服務理念,以陣地建設為抓手,打造多層次文化服務空間。針對僑胞需求,設置圖書閱覽室、書畫活動室、文體活動室等功能區,豐富僑眷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增進鄰里親情。設立“僑務角”,為有需要的僑胞僑眷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維護廣大僑胞的合法權益。依托陣地開展“情暖僑心”四季行系列活動,經常性組織僑胞僑眷商討商議,分享子女在海外學習打拼的故事,推進街道與僑眷交流“零距離”,大事小事與居民溝通“零障礙”。“僑胞之家”已逐漸成為知僑情、聽僑意、解僑憂、促和諧的有效平臺,更成為僑界空巢老人日間照料、文化交流的溫馨港灣。
傳文脈,非遺工坊活化歷史記憶
街道將非遺文化傳承作為凝聚僑胞的文化密碼,打造“以文潤心 樂道拾遺”統戰文化項目。依托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傳承基地,開展“藍白之美話端陽”等特色主題活動,組織轄區僑眷體驗藍印花布扎染手作,通過“非遺大師講工藝+僑眷巧手制文創”的形式傳授印染工藝,以動靜結合的展陳體現我國傳統印染文化。特邀非遺大師何金泉講述南通板鷂風箏歷史文化,帶領僑胞家庭制作微型板鷂風箏,通過“風箏傳書”活動“鷂寄鄉情”。邀請非遺傳承人李海烽走進社區,指導剪紙的方法和技巧,引導號召僑胞僑眷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傳播者,讓非遺文化在跨洋共鳴中煥發新生機。
慰鄉愁,鄉音鄉味喚醒文化共鳴
任港街道以“舌尖上的鄉愁”為情感紐帶,通過“節氣美食+節慶活動+文化體驗”多維路徑喚醒僑胞文化基因。組織僑胞僑眷開展青團、臘八粥等傳統美食制作,累計舉辦“春雨潤心田”“冬至暖僑心”等二十四節氣主題活動28場。深挖傳統節慶文化內涵,聯合舉辦“‘港’畔‘興’潮涌,民俗煥彩迎新春”中外文化交流活動,設置僑鄉年貨市集、通派剪紙工坊等各色體驗區,吸引海外留學生與僑眷共同創作節慶窗花。創新文化傳播載體,在通呂運河“水岸會客廳”搭建臨河文化長廊,通過老照片對比展,向僑胞生動呈現“紡織碼頭”到“濱水綠廊”的煥新蝶變。聯合南光·澳門中心打造“鄉音喚醒計劃”,發布原創主題曲《有光的灣》,融入南通號子等傳統元素,以音傳情,增強在外游子對鄉情的感知、對文化的認同。通過“舌尖記憶”與“耳畔鄉音”的雙向奔赴,讓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鳴愈發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