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讀《林璒利的金色年華》一書后,對林璒利從小在新加坡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生活感同身受,對林璒利那種不畏艱難、勇于攀登的創業精神無比敬佩。

林璒利出生在福建泉州晉江縣金登鄉赤塘村,是個遺腹子,童年際遇坎坷。11歲時赴新加坡。1976年成立旅游公司,開創自己的事業。經過40年努力,林璒利創辦的“金航國際集團”,如今發展成為一家集旅游服務、文化交流、教育培訓、投融資、會展演藝、工藝品字畫、餐飲住宿為一體的集團公司,是新加坡旅游界的知名品牌。
金航的客戶大多數是到中國探親旅游。林璒利認為“新加坡華人的‘根’在中國”,因此,公司自成立以來,金航每年推動幾百個團,讓客戶跑遍中國的名山大川。在林璒利看來,一個企業家,不僅要給社會提供物質財富,還應該在社會的精神財富上作貢獻。雖然身在新加坡,但在林璒利的內心始終澎湃著一顆“中國心”。她說:“我來自中國,感覺有一份責任,發揚中華文化。”她認為中華文化是凝聚人心、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林璒利決定利用公司與中國聯系密切的優勢,在華人傳統春節期間舉辦一項綜合性文化活動,把中國豐富多彩民間文化帶到新加坡。她一手打造的“春城洋溢華夏情”成為展現中華文化風采的舞臺,推廣中國旅游風光的盛會,聯系中新友情的紐帶。林璒利23年不計得失,堅守“華夏情”,成為中新文化交流的使者。
林璒利從家庭主婦到商界大享,再到中新文化交流的使者,她的傳奇人生,令人感佩。她之所以能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是因為她除了有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外,更主要的是她有一顆中國心,對祖國的熱愛是支撐她前進的無形力量。
旅居海外的僑胞,世世代代夢寐以求的就是祖國富強民族復興。他們身居海外,心系祖國,有著強烈的愛國愛鄉熱情。早年我父親為生活所迫,飄洋過海來到馬來西亞謀生,經過一番艱苦奮斗,過上了幸福溫馨的生活。后因日軍入侵,毀了我們的家園,致使我們無家可歸,多虧叔叔的幫助,才得以在新加坡安下身來。12歲的我,先后到中藥鋪和裁縫店當學徒。家境貧寒,食不果腹,衣不遮體。我從記事起,就飽嘗了海外孤兒受歧視,被奴役的辛酸。
新中國成立后,我和千萬愛國青年一樣,響應祖國的召喚,毅然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回到祖國后,我先后在教育崗位、南通市僑聯工作,為培養接班人,為僑胞服務。服務經濟,發展社會。我把青春的年華獻給了祖國。
2003年,我退休了,但退而不休,甘當義工,活躍在僑界舞臺上。如今,青春的矯捷雖已經不復,但隨著祖國跳動的脈搏則一如往昔,永不停息。
閱讀《林璒利的金色年華》一書后,感慨萬千。普天下的赤子之心都是相通的。我們雖然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崗位上作出不同的業績,但我們都有共同的信念,就是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祖國在我心中。我們都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奉獻自己微薄力量的豪情壯志。
文/謝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