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僑聯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志愿服務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引,按照省、南通市僑聯和海安市委部署要求,創新思路舉措,精心謀劃推進,持續織密守望相助“愛心網”、厚植志愿服務“聯心僑”,有力推動志愿服務走深做實、走在前列。人民日報、學習強國、交匯點、揚子晚報等主流媒體宣傳報道60多篇次。
一、凝聚共識,著力夯實志愿服務基層基礎
堅持把志愿服務作為僑聯組織履職盡責的重要載體,深入調研明僑情、固本培元強基礎,增強工作主動性和自覺性。
一是統一思想認識。召開“弘揚志愿服務精神、聚力賦能志愿之城建設”座談會,準確把握上級僑聯和市委相關會議精神和工作要求。組織僑界代表人士赴義工聯、好人館參觀考察,借助市、鎮街、村(居)三級僑務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宣傳,筑牢自覺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思想根基。
二是明晰思路舉措。組織五輪僑情摸排,精準掌握僑情底數。深入區鎮街道、村社區開展調研,廣泛聽取基層意見建議。聚焦僑界群眾現實訴求,結合僑聯職能和上級要求,認真分析志愿服務工作的短板弱項和改進辦法。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細化“聯心僑”志愿服務的總體思路和具體舉措。
三是織密組織網絡。優化整合社會力量,強化基礎責任單元,成立“聯心僑”志愿服務隊,舉行授旗出征儀式。區鎮同步成立13支“聯心僑”志愿服務分隊。僑聯駐會干部、僑聯委員、僑社團負責人、僑界代表人士和基層僑務工作者195人首批注冊成為僑界志愿者,數量位居縣級僑聯前列。
二、創新理念,著力構建志愿服務工作機制
堅持“大黨建”“大統戰”引領,將志愿服務融入中心大局,“三化”同步、一體推進,形成整體合力。

一是融合推進制度化。制定《海安市“聯心僑”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健全完善僑界志愿者招募、注冊、培訓、管理、考評、嘉許禮遇工作制度。堅持“黨建帶僑建、融合共發展”,志愿服務深度融入全市“黨群共建”春風潤物、夏月活力、金秋圓夢、冬日暖陽“四季向黨”主題活動,黨建引領、深度融合。
二是聯動實施項目化。召開“聯心僑”品牌及志愿服務項目發布會,發布“聯心僑”六大志愿服務項目。設立首家機關慈善工作站,爭取關愛“僑界空巢家庭”慈善項目立項。僑商總會結對幫扶經濟薄弱村,華僑攝影學會承辦“僑見海安”攝影展等等,推動志愿服務星火成矩、彰顯陣勢。
三是考核激勵品牌化。將志愿服務納入黨建考核,以“大統戰”觀摩評比為動力,激勵基層創新、打造品牌。海安街道“1+3+N”聯動服務,李堡鎮“520”志愿服務,大公鎮“僑企黨建聯盟”,墩頭鎮暖僑安僑“四必訪”,白甸鎮“聯心僑”志愿服務卡等特色鮮明、亮點紛呈。
三、實干篤行,著力推動志愿服務常態長效
堅持以僑為本,深化“聯心僑”志愿服務,以“實干家”“貼心人”的擔當,推動志愿服務提質增效、常態長效。

一是聯心僑·文明創建。圍繞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定期深入門店商戶和居民家中開展創建知識宣傳。每周不少于2次,組織志愿者參加“路長制”巡查,維護交通秩序、整治環境衛生、倡導文明行為。廣泛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500多人次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匯聚正能量、共繪同心圓。
二是聯心僑·助企紓困。開展僑商僑企大走訪,幫助協調解決突出問題16件(次)。組織銀企對接,推動農商銀行向僑商總會集中授信50億元。召開重點僑企負責人座談會,指導僑企爭取項目扶持和資金補助。在《海安日報》開設“僑企敢干進行時”專欄,宣傳推介優秀僑企、杰出僑商,鼓足“敢闖敢干”精氣神。
三是聯心僑·日常關愛。市僑聯班子成員和僑界代表人士人人結對聯系重點僑眷、空巢僑眷、困難僑眷家庭,月聯系、季上門,辦實事、解難題60多件(次)。區鎮街道將志愿服務融入日常網格治理,村居“吹哨”、群眾“派單”、志愿“報到”,累計幫助兌現“微心愿”186個,有力提升僑界群眾的獲得感。
四是聯心僑·體檢義診。會同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開辟僑胞僑眷就醫綠色通道,落實“三優三免”政策。依托區鎮中心衛生院,舉辦義診咨詢、健康講座21場次,惠及僑界群眾1800余人。定期組織老歸僑、重點僑領(僑眷)年度體檢。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為50多戶重點僑眷、空巢僑眷送去檢測抗原、口罩、藥品“愛心包”。
五是聯心僑·慈善救助。用好“僑界關愛基金”和“慈善救助資金”,向重點僑領、僑眷和86戶空巢僑眷、21戶困難僑眷發放關愛救助金12.7萬元。發布《“聯心僑”慈善關愛倡議書》,廣泛參與慈善捐贈。先后向上海楊浦區僑聯、南通大學僑聯和海安各交通卡口、村居抗疫一線捐贈款物40余萬元,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六是聯心僑·優撫慰藉。將26位80周歲以上空巢僑眷納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定期上門服務、問候探訪。聯合區鎮團委、婦聯招募青年志愿者100名,開設15個愛心幼托班,破解僑界留守兒童“看護難”。政協僑聯組開展關愛僑界“一老一小”協商議事,探索聯系服務僑界群眾新舉措,推動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常做常新、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