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僑聯工作》雜志(2022年第9期)“基層聲音”欄目,刊登了如皋市僑聯工作經驗。
近年來,江蘇省如皋市僑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僑務工作的部署要求,緊貼僑聯工作職能,創新工作載體,通過設思想引領講臺、建為僑服務平臺、搭助力發展舞臺、擺工作成效展臺,“四臺聯動”推動各項工作創新發展。

一、設講臺,思想引領增共識。堅持將引導僑界群眾聽黨話、跟黨走擺在僑聯工作的首要位置,開設“雉水僑界大講堂”,通過“三講”舉措,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深化政治認同。專家學者專題講。每逢黨的重大會議召開,及時邀請理論專家、宣講團成員開展專題理論宣講,強化思想理論武裝。近年來,開展各類理論學習宣講活動10余場次,引導僑界群眾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海外僑領示范講。邀請美國江蘇商會會長蔡成華、旅法僑領季波等如皋籍海外僑領走上講堂分享國外創業經歷,講好海外的中國故事,團結引領廣大海外僑胞矢志與黨同心,胸懷“國之大者”,在新起點、新征程作出新貢獻、展現新作為。僑界人士分享講。以慶祝建黨100周年為契機,舉辦“僑心向黨·同心同行”學習分享會,通過線上線下形式,讓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代表談感悟、敘僑情、話心聲。開展“僑心跟黨走·邁向新征程”主題演講比賽,講好僑界人物故事,畫出僑界團結最大同心圓。

二、建平臺,為僑服務聚僑心。堅持以僑為本,創新為僑服務方式,拓展為僑服務渠道,著力提升為僑服務質量。成立雉水惠僑志愿服務隊。著眼“以僑幫僑、助人互助”的志愿服務定位,組建了惠僑志愿服務隊。采取線上聯動、線下服務的模式,與家庭生活困難、年老體弱的歸僑僑眷和僑界空巢老人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三年來,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30余場,幫扶困難僑界群眾300余人次。成立為僑法律服務站。呼應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和僑商僑企的法律需求,與江蘇如一律師事務所合作,成立“如皋市為僑法律服務站”,常態化開展法律宣傳、法律援助等服務。扎實開展“我為僑界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解決涉及房屋搬遷、土地流轉、企業融資等方面的矛盾糾紛8起,有效維護了僑胞合法權益。成立惠僑健康服務中心。為滿足僑界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充分發揮僑資企業江蘇華醫大健康服務公司集醫療、養老、康復、護理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優勢,成立市級惠僑健康服務中心,編制《惠僑健康服務手冊》,設立24小時為僑服務專線、微信群等便捷高效的辦事平臺,為600多名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提供個性化、便捷化、精準化的醫療健康服務。

三、搭舞臺,發揮優勢助發展。緊貼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匯聚僑界力量為如皋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牽線搭橋助力招商引資。通過朋友圈、微信公眾號等宣傳我市招商政策,協調長三角地區優秀企業來如考察交流,深化產業合作,實現互利共贏。近年來,先后引進濱江曙光城市配套項目等6個項目成功落戶,總投資額達50多億元。匯聚僑力助力疫情防控。發起“匯集僑力、共抗疫情”慈善募捐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海外僑胞向武漢、南京和本市醫療機構捐款捐物累計200余萬元。2022年4月,南通疫情期間,及時發出倡議,僅用2天時間,就籌集到防疫和生活物資合計近10萬元,按時順利送達南通大學,彰顯了僑界的責任擔當。發揮僑智致力參政議政。堅持“參政議政有深度、建言獻策有力度”的目標要求,充分利用人大、政協參政議政平臺,引導僑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聚焦發展熱點、民生焦點等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建言獻策。近年來,僑界代表和委員在市縣“兩會”期間共提出高質量建議提案86件,辦復率達到95%以上,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肯定。

四、擺展臺,做亮品牌展風采。打造僑愛心工程。積極倡導僑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服務脫貧攻堅。開展“一企幫一村”活動,6家僑資企業與經濟薄弱村結對,投入幫扶資金近百萬元,幫助40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實現穩定脫貧。開展“僑+公益”“僑愛心行動”等志愿服務,江蘇新空間民樂團為歸僑僑眷在校子女免費舉辦民族樂器培訓班20期;捐資近15萬元,資助8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贏得了僑界群眾的廣泛贊譽和社會認可。培育文化交流基地。充分挖掘如皋歷史文化名城的資源稟賦,努力搭建好海內外文化的交流平臺,建立了國家級“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李昌鈺刑偵科學博物館,先后舉辦了6場次國際性文化活動,吸引國際友人、海外華僑和國內游客數十萬人前來參觀和交流。引導和支持海外僑領在家鄉創建了明清外銷瓷博物館、華夏電影膠片博物館,并均獲評省級“華僑文化交流基地”。拓展海外聯誼渠道。加強與國內主流媒體聯系,主動承接中國僑聯“追夢中華”品牌工作,邀請來自俄羅斯、德國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22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以及2位涉僑中央媒體記者來如,參加“追夢中華}39;情系大運河”2021海外華文媒體江蘇采風行活動,感受運河文化,體驗運河之情,向世界展示如皋新發展理念和對外開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