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江蘇省基層僑聯工作動態》第四期刊登了崇川區僑聯工作經驗。
近年來,南通市崇川區僑聯深入貫徹《江蘇省僑聯關于推進新時代基層僑聯建設強基工程的實施意見》,把握僑聯改革和區劃調整契機,做大做強基層僑聯組織建設基本盤,深挖僑情資源、夯實組織基礎,整合平臺陣地、拓展職能作用,賡續僑聯傳統、提升服務質量,以“四融四心”激發基層僑聯建設新動力。現將該材料轉發,供各級僑聯參考。
南通市崇川區僑聯
聚焦“四融四心”夯實基層建設基礎
近年來,崇川區僑聯深入貫徹《江蘇省僑聯關于推進新時代基層僑聯建設強基工程的實施意見》精神,以“組織建設有新發展、平臺體系有新架構、服務功能有新拓展、制度機制有新突破”為目標,聚焦黨建、工作、服務、平臺融合,聚力發揮主心骨、連心橋、貼心人、同心圓作用,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激發僑聯組織活力。
一、黨建融合聚合力,當好僑胞主心骨。用好黨建帶僑建工作法寶,積極構建黨建與僑建融合互促的工作格局。一是抓黨建、強引領。爭取黨委支持,推動出臺《崇川僑聯改革方案》,明確街道(園區)僑聯分會會長由黨工委一名負責人兼任,副會長由熱心僑聯事業的僑界人士兼任,社區僑聯小組組長由社區黨組織副書記兼任;將基層僑聯工作納入街道(開發區)黨的建設考核內容。依托群團或統戰系統月度例會機制,定期向區委分管領導匯報工作,會同統戰和群團部門開展黨建共建主題活動,主動融入大黨建、大統戰工作格局。全區14家基層僑聯和涉僑社團黨支部,通過黨建+項目、+志愿,貫徹黨的主張、引領社團建設、團結僑界群眾。區僑聯“同心僑”黨建服務品牌獲評全區優秀黨建品牌;全省首家街道僑聯黨組織——學田街道僑聯分會黨支部工作得到來通調研的多位中國僑聯領導肯定;紫荊花社區黨委黨建帶僑建工作經驗在全省會議交流。二是抓組織、強隊伍。把握僑聯改革和區劃調整契機,在“三定”方案中明確區僑聯機關專、兼、掛干部職數;編印《街道僑聯分會換屆(成立)工作流程參考》,指導原崇川10個街道(園區)僑聯按期換屆,推進原港閘6個街道僑聯分會新增成立。30名副會長平均年齡由70.4歲下降到61歲,其中黨員占比超過60%。通過編印社區僑務工作風采、尋訪宣傳最美僑聯組織和個人、舉辦基層僑聯干部能力提升班,推動僑聯干部比學趕超,能力提升。三是抓思想、重宣傳。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習近平僑務工作重要論述在僑界的學習貫徹,將“紅色基因”和“根、魂、夢”根植于僑界各項活動。抓好黨員冬訓、主題黨日和黨建聯盟活動等,推動機關黨員干部學思踐悟,惟實勵新;追尋紅色足跡、分享紅色故事、唱響紅色歌曲、觀看紅色電影,引領僑心永向黨,奮進新征程。2020年以來,共有63篇僑聯工作信息在學習強國和省級以上主流媒體報道。

二、工作融合助發展,架好僑界連心橋。樹立大統戰、大僑務工作理念,以僑引僑、以僑聯僑,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新僑作用。一是架好宣傳橋梁。借助僑聯微信矩陣、僑界人士座談會,強化崇川人文環境和創新創業政策宣傳;依托省、市創新創業活動平臺,邀請海外人才企業回國考察交流;強化海外僑情信息采集、開展新僑口述史征集,不斷涵養僑務資源,僑情入庫數據量位居全省縣市區僑聯前列。二是架好聯誼橋梁。締結友好僑聯和海外社團、邀請南通海外僑領研習班學員來我區考察、發布海內外新春賀信和拜年視頻、吸納優秀回國新僑和海外僑領擔任僑聯委員或兼職副主席、聘請海外僑商僑領擔任海外招商引智顧問,著力拓展海外聯誼。三是架好共贏橋梁。整合資源力量,推進建立區華僑公益服務中心、僑商會、僑聯法顧委等服務平臺。加強走訪調研、組織考察交流、搭建共享中心、開展銀企對接、舉辦法律沙龍、選樹新僑典型,進一步團結服務僑商僑企。爭取中國和省華僑公益基金會支持,推進“僑愛心 光明行”活動在崇川實施,引導僑界愛心企業成立“愛牙專項基金”,組織區華僑公益服務中心赴漢中對口協作、支援抗疫。1家企業獲評省僑界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獎”,2家企業獲評省優秀僑資企業。

三、 服務融合促提升,當好僑胞貼心人。正確把握“為僑服務”和“為大局服務”辯證統一的關系,在服務中鞏固鄉親鄉誼,凝聚僑心僑力。一是服務暖僑。連續15年推進“僑界空巢家庭關愛行動”,在鞏固僑界志愿者精神幫扶、僑聯組織6+1項目幫扶(即:區僑聯節日送慰問、生日送祝福、健康送體檢、生病送關愛、緊急送救助、意定監護送法律“六送”服務,街道“僑胞之家”一項特色服務)、僑界社團引領幫扶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民政公益創投項目“同心僑”—關愛空巢僑眷計劃落地實施,著力構建僑聯系統上下聯動、部門資源同向發力的為僑服務機制,惠及僑界幫扶空巢117戶。二是文化潤僑。圍繞“親情中華”主題,開辟親情家書、典型事跡、僑界故事等微信宣傳專欄;舉辦文藝演出、紅色地標打卡、中秋國慶征文、攝影征稿比賽等群眾活動;組織僑界人士參加新華日報Z3;交匯點“百年夢家國情 隨手拍展國旗”、海內海外“喜迎新春 祝福冬奧”等網絡平臺活動,多形式弘揚僑界群眾與黨同心的赤子情懷,將“同心僑”黨建品牌宣傳與紅色文化、張謇文化、僑文化宣傳有機融合。三是依法護僑。整合涉僑維權資源,成立區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會同區法院依托專業律所建立涉僑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室,會同區司法局和崇川公證處建立公證惠僑法律服務機制,會同區檢察院出臺檢僑聯動十項舉措。依托市、區政協專題協商議事平臺和僑情信息專報,就服務新僑創新創業、優化崇川營商環境、推動涉僑矛盾化解建言獻策。《僑眷吳某跨國離婚糾紛調解案》入選全省僑聯涉僑維權典型案例。

四、平臺融合強基礎,繪好僑界同心圓。深化僑聯改革,進一步構建優勢互補、相互疊加的體系架構。一是推進僑胞之家陣地建設。通過走訪調研、觀摩學習、鏈接資源、聯辦活動、風采展示等,指導街道依托轄區黨群活動中心、文化載體資源、僑資企業和涉僑社團共建共享僑胞之家實體陣地16家,將思想引領、文化交流、維護僑益等工作融入日常。和平橋街道僑胞之家獲中國僑聯專項扶持。二是推進僑界社團組織建設。通過項目指導、資金扶持、規范管理、成果交流、典型宣傳等,持續推進1個基層僑聯組織+N個涉僑社團工作模式建立,涌現了受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表彰的新城橋街道僑友藝術團、全國優秀志愿服務團體學田街道知心奶奶群體、先后兩任省委書記來通調研為其點贊的虹橋“開心鎖”民調小組等優秀團體,相關工作在蘇中、蘇北片區基層僑聯工作推進會上交流。三是推進文化交流基地建設。以反映南通歷史根脈、弘揚張謇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展示僑界特色為重點,挖掘轄區資源,指導建立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4家;會同海外僑胞和僑社團創建“段昭南南通百戲藝術館”,中央統戰部副部長潘岳和中國僑聯發來寄語和賀信;承辦的中國僑聯“親情中華Z3;為您講故事”——探秘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海外華裔青少年網上夏令營直播課程關注熱度突破3.6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