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海晚報》刊登了我區新城橋街道僑友藝術團正能量伉儷——錢吉華夫婦的精彩故事。
熱愛藝術 熱心公益

他倆說:攜手同行的日子永遠是晴天
“這是我們拿的第70塊‘金牌’。”20日上午,81歲的錢吉華滿臉自豪地指著家中電視機前的一張榮譽證書向記者介紹。上月,由錢吉華所創辦的僑友藝術團選送的歷史情景時裝秀《張謇之韻》在“2022全民電視中秋晚會”團體節目網絡評選活動中榮獲金獎,為藝術團的榮譽墻再添“一金”。她說,軍功章里亦有老伴一路相伴的付出。
錢吉華曾是南通大學現代教育中心的教師。1997年,退休后的她拉著5個志同道合的姐妹在崇川區新城橋街道一起組建了僑友藝術團。24年來,她努力挖掘古老的江海文化,并進行藝術再創作。如今,藝術團共有成員55人,先后在國內外大賽中榮獲金獎70次(項),演出1000多場,觀眾超過百萬人次。作為宣傳南通的“文化使者”,在團長錢吉華的帶領下,藝術團的足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把具有江海風韻的時裝秀、舞蹈、演唱、朗誦、器樂演奏等多種表演藝術,帶到了內蒙古、海南、廈門、大連、澳門等10多個省份和城市。
作為錢吉華的老伴,80歲的沈啟堯也是一名名副其實的藝術達人。他曾是原南通市歌舞團的首席二胡,后又從事音樂編輯工作。“沒有他,我寸步難行!”錢吉華笑著打趣,她的腿腳不好,去哪里都由沈啟堯接送;而藝術團每次演出的背景視頻制作、歌曲的伴奏創編,全都由沈啟堯原創完成。在沈啟堯的工作室里,貼滿了老伴的美照,他的攝像機鏡頭里也都是她,“每次舞蹈比賽的編曲都是由我原創的,靈感來自我們本地的民謠。我們從來不用別人的歌曲,這也是我們藝術團一直拿獎的秘訣!”而沈啟堯最得意的作品,則是他為僑友藝術團成立20年精心制作的紀錄片《春華秋實》。
從2012年年底開始,熱心公益的錢吉華還當上了省婦聯“蘇馨港灣”、南通“巾幗挽霞”行動的志愿項目執行人,成為社區知名的“小老人”巾幗志愿者。她和老伴帶著藝術團的團員們,定期前往社區空巢、孤寡老人家中探訪,教他們唱歌、跳舞、做手工。“現在大家物質上都不缺乏,空虛的是精神生活。”錢吉華說,每當她和老伴攜手叩開一個個孤獨老人的心門時,他們也在傳遞溫暖中收獲了大愛。
“她說什么我就聽什么,做什么我都支持。”沈啟堯說,婦唱夫隨、攜手同行的日子每天都是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