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管理辦法》,經專家評審、省僑聯主席辦公會議審定,全省33家單位和機構被確認為“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其中南通4家入選,入選數位居全省前列,分別是啟東版畫院、江蘇新空間民族管弦樂團、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和南通大雅國韻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
啟東版畫院

啟東版畫院成立于1985年,是中國大地誕生的第一個版畫院,被譽為“中國版畫第一院”。啟東版畫院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木屑花業余木刻小組”,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版畫之鄉”已成為啟東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自成立以來,在海外有著較大的影響,200余件(次)作品曾赴歐、亞、美、非等二十多個國家展出,138件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博物館收藏,100多件作品在國際、全國和省級展覽中獲獎。接待中外專家、學者的來訪超千人次。
江蘇新空間民族管弦樂團

江蘇新空間民族管弦樂團,是由如皋市僑聯副主席、僑企南通市新空間幕墻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建國,于2009年5月獨資創辦的非職業全編制大型民族樂團。樂團秉持“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樂精粹,打造藝術精品”宗旨,謳歌時代強音,講好中國故事。管弦樂團將傳統民樂推向國外,用音樂的方式打開與海外文化的交流之門,用娓娓道來的音符,奏響時代強音。
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

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藍印花布的保護基地,1996年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元新先生創建,是我國第一家集藍印花布的收藏、展示、研究、傳承、創新為一體的專業博物館。藍印花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手工印染制品,已有千年歷史, 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被評為20個“江蘇符號”之一,藍印花布所蘊含的染織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典型代表,感受藍印花布的藝術魅力,講好中國染織故事,能夠促進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的提升。
南通大雅國韻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

南通大雅國韻文化遺產保護有限公司的前身大雅琴院成立于1996年,是南通首家古琴、古箏、民樂專業培訓研究推廣演繹機構,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南通梅庵琴派傳承基地。“梅庵派”古琴藝術創派雖晚,但流傳甚廣,有大量梅庵學眾僑居海外。大雅琴社古琴演奏團隊于2014年應非遺文化促進會邀請赴歐洲維也納金色大廳和巴黎楓丹白露劇院交流演出。2018年應中國外交部駐日本福岡總領館邀請參演福岡春節祭活動。以梅庵琴派藝術為窗口,展現中華傳統文化,與海內外友人廣泛交流,得到諸多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