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林格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彬榮獲“江蘇省歸僑僑眷先進個人”。今日推出顧彬先進事跡。
智能制造路 甘當鋪路石

“我的愿望就是在推進南通智能制造走向世界的路上,當一塊鋪路石”。44歲的顧彬,中等身材,薄薄的鏡片后,一雙眼睛透路出堅毅的眼神,他不善言辭卻敏于思考;在江蘇林格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南通產研院5號樓6樓的辦公室坐下來,總經理顧彬思考片刻,用這句話,拉開了話題。
5年奮斗:服務智能制造的“種子”破土而出

2000年7月,剛從南通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畢業的顧彬,就受聘于亞洲最大的專業設計及制造香皂和洗衣皂設備的通機股份公司。在這里,顧彬邁開了專注于智能制造設備的堅實的一步。他從技術員開始,一直做到公司的技術中心主任。顧彬當年的同事說,小顧悟性高、上手快、專注力強。2003年,剛25歲的顧彬就參與了顆粒流體冰海水制冰機的研發,解決了出海捕漁船需自帶冰塊保鮮海產品的難題,不僅減輕了出海捕漁船航行負重,而且冰漿現制現用,提高了海產品保鮮時間。此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
緊接著,在領導支持下,顧彬又馬不停蹄的參與到立式香皂切印機的研發,一下子將原來模具沖壓一分鐘生產60塊,提高到一分鐘打印140塊。此項發明獲得了2004年國家專利。在那個“時間就是金錢,技術就是財富”的年代,連續兩年的發明創造讓顧彬萌發了利用自身優勢服務更多智能制造企業的想法。
17年拼搏:服務智能制造的“旗艦”乘風破浪
創業是艱難的,但任何困難都難不倒立志創業者。

2005年,顧彬毅然辭職,參與創辦林格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17年的創業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顧彬個人為主。他不分白天黑夜地為企業做編程、設計方案,實打實地解決好企業在制造過程中的難題。先后服務的有南通棉機、南通國全木工機械、躍通木工等中大型企業。在創業的第二階段,他從招引人才開始,組建了自己的創業團隊,從小帆船起航,發展成為年營銷超億元的行業旗艦。目前,公司本科學歷以上員工占73%。經過10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一家專業為客戶提供工業自動化產品、設備和工業化系統解決方案的智能企業,成為蘇北蘇中地區自動化行業的領軍企業。
找準服務智能制造企業“最后一公里”的“金鑰匙”。

如果說,在2005年,顧彬辭去當時炙手可熱的通機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主任的職務,參與創辦江蘇林格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是為了體現個人價值;那么,隨著公司的規模發展壯大,視野的不斷擴大,顧彬的愛國情懷愈加濃烈。“勇毅篤行造新器,華夏從來有匠魂”,他悄悄地在記事本上寫下了這兩行詩,立志以最好的服務,探索一條服務智能制造的新路,讓技術為機械制造賦能,讓設計為智能制造插上創新的翅膀,打通課堂理論到制造實踐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這就是林格科技服務智能制造的“金鑰匙”:緊緊抓住黨和政府大力倡導創業創新的契機,推進智能制造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跟上“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成功打造林格自動化控制系統集成,即基于PC平臺Ethercat實時總線控制系統,該系統又應用于工業自動化產品系統集成、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及運用、設備數據采集及較數據生產線、工廠物流自動化集成應用四個系統,為智能制造提供從生產到物流的全過程自動化方案服務。
做中國最好的工業自動化方案的設計者。

目前,林格公司實時總線控制系統,已經為全國400多個智能制造企業提供服務。
在各方面為企業提供最優化設計、采購性價比最優的工業自動化系統服務。為了更好的服務好國內智能制造企業,顧彬瞄準全球PC平臺領先企業德國倍福公司,于2016年先后去德國、韓國、俄羅斯等國考察PC平臺運用情況。回國后,立即優化提升公司的控制平臺,先后為中天集團、中天儲能、金輪藍海集團、河北奇佳立體停車系統、揚州亞普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提供服務。
乘勢而上:打造服務智能制造人才的“實訓基地”

2021年,顧彬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先后投入500多萬元,與職業教育領域知名培訓機構工埔教育合作,僅用3個月時間,在南通開發區翰林科技園成立了林格公司主導的工埔教育南通分校。分校成立一年來,就為長三角及南通輸送了工業機器人、PLC編程工程師、數控編程設計師、數控操機工程師、機械設計、“三坐標”檢測工程師等500多名高技能人才。
顧彬充分發揮機械設計方面的特長,利用林格公司服務國內許多著名智能制造企業的深厚積淀,在高技能人才培訓方面創下了兩項記錄:國內唯一一家德國倍福非官方培訓基地;自研上位軟件+機器視覺+運行控制三位一體的專用教學設備。憑著這兩項記錄,慕名而來的企業和學員越來越多。
打造中國高技能工業人才的黃埔軍校,培養百萬名大國工匠,助力工業強國夢。這是工埔教育的目標,也是顧彬新的目標追求。
踐行初心:做有擔當有責任的企業家

千百次的服務智能企業,十多項發明創造,幾十項軟著作權,讓顧彬深深懂得一個道理: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就要給社會創造價值。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2020年初,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各地口罩供應十分緊缺,而生產口罩的口罩機更是一機難求。顧彬迅速成立了攻關小組,夜以繼日,僅用20天的時間,就攻克了口罩機制造的位置精準匹配、超聲波焊接、耳帶機的穩定性、全自動協調性等難點,制造了20多臺口罩機支援蘇州、張家港、浙江等地的口罩生產企業。2021年又將價值70多萬的口罩機對口捐贈給漢中市清木川鎮。在生產口罩機的過程中,公司有人擔心投入過大,會造成虧本。顧彬笑著說:“關鍵時期,只要盡快生產出口罩機,迅速派上用場,我們公司損失點沒啥。疫區需要口罩,全國人民需要口罩呢!”
作為市政協委員、南通市崇川區僑商會會長,顧彬熱心慈善公益事業。助學捐贈、金秋助學、崇川一日捐、捐贈抗疫物資,他總是第一時間參與。這幾年,公司和他個人用于慈善公益事業的捐贈近200萬元。
他就是這樣,只要黨和國家有召喚,智能制造企業有需要,社會有需求,他就義無反顧地去鉆研,去貢獻自己的聰明與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