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南通僑界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積極投身抗疫一線。高速卡口、社區點位,有僑聯干部駐守的身影;政策宣傳、關心提醒,有僑界群眾如一的堅守;防控資金、“硬核”物資,有僑商僑企饋贈的愛心。他們用僑的溫情書寫僑助抗疫的動人篇章,用僑的無私彰顯僑助抗疫的大愛情懷。
卡口社區,僑聯干部主動請纓
黨有號召,僑有行動。自本輪疫情爆發以來,市僑聯及時傳達貫徹上級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蔡宏偉要求市僑聯全體干部將疫情防控工作作為做好全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響應號召、投身“疫”線,發揮僑的作用,彰顯僑的擔當。

市僑聯干部聞令而動,聽令而行,積極響應、主動請戰,奔赴抗疫一線。市僑聯機關黨員干部踴躍報名參加市級機關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黨組成員、副主席、機關黨支部書記郝昌峰主動請纓,要求加入。他與機關另一位黨員馳援重點交通卡口,在G15小海高速卡口負責落實貨運車輛“兩點一線”閉環管理,指引檢測、貼上封條、秩序引導,全脫產、全閉環,一天8小時,堅守付出、毫無怨言。

4月6日,南通疫情防控措施動態升級調整后,市僑聯黨員就地下沉社區轉為志愿者。黨組成員、主席助理曹博平在小區維持核酸檢測秩序,持續站立、太陽暴曬、腿部僵硬,始終堅持、耐心細致。居住在管控區的辦公室副主任趙婧在小區被管控后,第一時間向所在社區報告,就地轉為志愿者。維持秩序、核查雙碼,變身“小藍”,參與核酸檢測,又化身“大白”,一天下來,汗流浹背,從不叫苦喊累。市僑聯所有干部第一時間向社區報到,并下沉屬地開展核酸檢測、秩序維護、政策宣傳、信息收集、采購證發放等多項工作,沖鋒在前、全力以赴。同時,抽空主動電話聯系結對的歸僑僑眷送去問候、送上關懷,宣傳政策、做好提醒,展現了僑聯干部的優良作風和責任擔當。
志愿服務,僑界群眾爭作貢獻

“我雖然年紀大了,但身體還不錯,還能為大家做點事,請讓我加入!”這是一位年逾九旬的僑界老黨員陳慕君對社區領導的一再請求,也是他在去年參與疫情防控社區卡口查驗工作后的再次請戰。社區領導拗不過他,此次同意他擔任社區防控義務宣傳員,開展對居民社區的“小喇叭”巡播活動。他盡心盡責,手拿廣播“小喇叭”,對擁有80多幢居民樓的3個社區,進行上、下午各一次的巡播工作,每天堅持流動巡播時間達4小時之久。

這是眾多投入抗疫一線的僑界群眾的一個縮影。他們積極主動、勇挑重擔,爭做志愿者、全力抗疫情。南通華僑藝術團副團長、器樂隊隊長馬桂琪作為一名老黨員,帶頭沖在一線,報名參與街道主要卡口的值勤,手握測溫槍,來者必測,逢車必查。僑眷黨員高莉,志愿報名參加崇川區疫情防控基層網格化排查工作,參加“敲門”行動,36戶居民,用了9天時間,挨家挨戶走了11次終于完成登記任務。崇川僑眷秦健早早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主動承擔大數據核查任務,一個半月核查數據1300余條。疫情發生后,海安僑眷趙承楠成了片區的“大管家”,輪流值守在防疫監測點,每天不是忙著摸排報備從高風險地區返海人員,就是忙著為村民配送生活物資,只要大家有需求,一個電話,他立馬想辦法解決。啟東僑眷張蘊玉主動參加微網格員志愿者防疫抗疫活動,在小區挨家挨戶摸排外地來啟人員的信息登記和每天一敲門的宣傳活動。……一次次的提醒,一次次的宣傳,一次次的摸排,一次次的執守,這些都已成為僑界志愿者投身“疫”線的日常,他們用實際行動為筑牢安全屏障貢獻僑的力量。
助力抗疫,僑商僑企盡顯擔當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僑的身影。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僑的愛心。本輪疫情以來,南通僑商僑企捐款捐物,出錢出力,為疫情防控加油助力。


南通兩個“華僑村”海門林西村、通州界北村的僑商聽聞家鄉疫情形勢較為嚴峻,紛紛行動起來。林西村僑聯主席、羅馬尼亞南通商會名譽會長、原林西村黨支部書記蔡云松提議成立“林西能人基金”,扶持家鄉建設,助力疫情防控,并帶頭捐贈一萬元。身在海外的僑領郁飛迅速響應號召,捐贈十萬元,其他僑領僑商也都紛紛響應,積極捐款。目前捐款金額已達31.3萬元。界北村黨總支書記黃國培既是村里走出去較早的僑商領頭人,也是村里的紅色“主心骨”,他細致部署全村防控工作,并在卡口、企業、農戶、全員核酸檢測現場來回奔波,連續多日只能每天抽空打個盹,以求各項指令快速到位,各個環節嚴密有序。在鄉僑商張建石主動捐款3萬元用于疫情防控,僑商李淵源、黃培元,僑眷張美標等人也主動捐獻物資慰問一線工作人員。海安市僑商總會會長王良明、黨支部書記董桂香帶領黨員企業家赴疫情防控一線,在海安西328國道曲塘鎮疫情防控卡口、曲塘鎮銀樹村,江蘇瑞恩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南通遠景電工器材有限公司、江蘇萬拓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蘇四新界面劑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美達自粘材料有限公司等愛心僑企為基層一線送上捐資物資、送上關愛保障,讓“沖鋒在前線”的同志們得到充足的“后方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