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國都能看到小區里發生的大變化,看得我滿心歡喜。遠在美國的兒子在視頻里看到家鄉的變化,也放心讓我待在這啦。”家住麗茵嘉園的僑眷施展開心地說道。虹橋街道躍龍社區黨委注重發揮基層僑聯組織優勢,在加強僑眷聯誼、僑眷作用發揮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創新,成為社區基層治理的一支生力軍,在服務大局和為僑服務中實現大作為。
融入基層治理格局 推進社區僑聯工作

躍龍社區將黨建引領作為重要支撐點,以項目運行為平臺,先后組織開展了“夢想家園”改造、“家門口老年大學”、“幸福來敲門”為老服務等一系列常態化的項目活動,發動社區僑眷積極參與,同時也將他們作為項目的服務對象,有力推動了僑聯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實踐,豐富了僑眷日常生活。
發揮團結凝聚作用 夯實僑眷服務平臺

躍龍社區黨委堅持把強化僑聯組織建設作為重要工作推進落實,引導社區僑聯工作要適應僑情變化和需求,不斷創新服務舉措和內容,增強僑聯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區以知僑情、解僑憂、聚僑心為服務宗旨,定期摸排完善社區僑界人士信息,常態化開展走訪關愛服務。家住江東廣場87歲高齡的僑眷鄭永,是社區“幸福來敲門”結對幫扶的老人。因為疫情,遠在美國的兒子已3年多沒有回來,老人因患有眼疾,生活不便,小區黨員周秀英自2017年和他結對,在生活照料、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層面給予切實照顧,讓僑眷感受親情般的溫暖。鄭老87歲生日當天,僑聯更是送去了生日祝福,老人開心地說道:“雖然孩子不在身邊,但社區兒女給了我親人的感覺。”日常的黨群議事會,社區也積極邀請僑眷們參與建言獻策,鼓勵他們參加社區為民服務活動,同時對為僑服務中表現突出、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的僑眷進行表彰,營造爭先創優良好氛圍。
以僑為橋引智聚力 拓展僑聯服務功能

打好“親情牌”,強化聯誼、溝通、服務和引導工作,以僑為“橋”,用好僑務資源,匯聚僑資僑智,以僑聯“朋友圈”助力社區基層治理。躍龍社區自2017年起以公益花園改造為切入點,開展“夢想家園”系列改造項目,引導居民關注和參與社區事務,發展各界志愿者300多人。在麗茵嘉園小游園改造期間,恰逢僑眷陸源美回國,看到自己的小區發生了大變化,主動要求加入志愿者行列,每月的“環境日”勞動總少不了她的身影,在這里她感受到家的溫暖,體會到被需要的快樂。社區黨委不斷深挖僑聯工作內涵外延,注重發揮新僑人士能力優勢,鼓勵參與社區治理管理工作。在“家門口的老年大學”里,有2名僑眷擔任課程負責人,從學員報名、課程安排、學員管理、學業總結全程參與,在社區小天地發揮自身優勢和能力,更加廣泛凝聚僑界共識,團結動員僑界力量,有效發揮了僑界人士在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中的生力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