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兩在兩同”號召,全力投身“攻堅有我”行動,發揮南通“新僑之鄉”的獨特優勢,集聚僑商、僑領、新僑、僑界專業人士等優質僑務資源,找準工作結合點和切入點,聚焦服務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促進新僑創新創業、推動基層組織發展、建設華僑文化交流基地等課題,11月8-15日,南通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蔡宏偉,黨組成員、主席助理曹博平,黨組成員、副主席郝昌峰,四級調研員(市管)劉俐,分別帶領機關干部,分成四組前往各縣(市)區,開展僑聯工作調研,看現場、聽匯報,了解困難需求,聽取意見建議。
走基地 訪僑企

各地的僑資僑商企業、基層活動陣地、文化交流基地是調研組重點調研之處。蔡宏偉在通州區、崇川區調研時,實地調研了通州區“華僑村”界北村、僑商企業萊益公司、新僑創新企業沃太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崇川區和平橋街道“僑胞之家”、新僑企業江蘇鴻鵠科技有限公司,了解“華僑村”僑情、僑企生產經營情況、“僑胞之家”具體工作格局和陣地建設情況,對企業、基層僑聯組織發展現狀和亟需解決的問題作全面了解。

曹博平、郝昌峰、劉俐調研組分別在海安、如皋,如東、海門,啟東調研,走訪調研了海安海陵社區如意紫都“僑胞之家”、海安青墩遺址博物館、海安僑商總會會長單位江蘇省瑞恩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如皋宋慶齡國際幼兒園、江蘇卓遠半導體有限公司、如東曹埠鎮“僑臺之家”、中美瑞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張謇紀念館、啟東北城區街道“僑臺之家”、 啟東國際版畫藝術中心、藍印花布館等地,對各地基層陣地建設、僑企發展、文化基地品牌打造等親身體驗、現場感受,了解僑在當地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體會基層僑聯發展的痛點、難點。
聽匯報 察實情

座談交流、聽取匯報是此次工作調研中的重要環節。崇川區僑聯從基層僑聯建設、深化為僑服務、凝聚新僑力量、推進文化交流、創樹黨建品牌等方面,通州區僑聯圍繞凝心聚力服務發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基層僑聯組織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匯報,并提出當前開展僑聯工作存在的困難與思考建議。蔡宏偉在聽取匯報后,充分肯定了兩區僑聯的工作。她認為崇川區僑聯工作資源多、舉措多、特色多、成果多,希望區僑聯發揮優勢,以“小單位”搭建“大舞臺”,“小隊伍”服務“大資源”,通過服務中心大局再緊貼、僑界資源集聚再提升、為僑服務力量再整合,多渠道、多形式宣傳僑的工作,擴大僑的影響,體現僑聯工作政治性、群眾性、惠民性。她認為通州區僑聯工作緊貼中心、注重聯動、服務為先,希望區僑聯進一步聚僑、惠僑、暖僑,積極擴大僑聯朋友圈,搭建服務型平臺,助力地方新發展,打造好“僑胞之家”,以典型引路,推動僑聯工作有新作為。

海安特色“僑胞之家”、如皋挖掘華僑文化內涵、如東發揮新僑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獨特作用、海門運用豐富僑資源服務大局、啟東街道僑聯整合各方資源合力維僑為僑等經驗和做法,都給調研組留下了深刻印象。調研組希望各地僑聯要充分發揮僑的智力資源優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用好“黨建帶僑建”工作法寶,整合各方力量,發揮陣地優勢,真正把僑界群眾組織起來、活躍起來、團結起來;要充分挖掘各地華僑文化資源,以文化為紐帶,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積極向海外講好中國故事、南通故事。
匯建議 出舉措

了解基層情況、群眾難題,找到解決辦法、相應舉措,是此次調研的最終目的。15日下午,南通市僑聯召開專題會議,四個調研組分別匯總調研情況,梳理意見建議。
蔡宏偉在聽取了各調研組的情況匯報后,認為此次調研具有全面性、系統性、深入性,準備充分、掌握實情、內容全面、富有成效。各地僑聯十分重視,對自身工作亮點重點展示,對意見建議直言不諱,讓調研組看到了基層僑聯取得的實實在在的成績,了解到需要解決的真真切切的問題。她希望通過此次調研,挖掘好、總結好各地的亮點和特色,宣傳好、展示好基層僑聯好的經驗和做法,擴大南通僑在海內外的影響;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解決基層“僑胞之家”場所不穩定、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要打造優質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實現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市、縣全覆蓋,充分發揮基地作用,傳播中華文化。
海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張明星,崇川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奚榮華,通州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施驍毅,中國僑聯委員、南通市僑聯兼職副主席沈更生等參加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