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出門記得提醒爺爺奶奶給自己戴口罩喲!現在我們正在和病毒怪獸PK,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戰勝它!”8月6日上午,南通市崇川區濠西社區濠西支路卡口出現了這樣一幕,僑眷志愿者陳萍正在囑咐著和爺爺奶奶出門買菜的孩子。
7月27日,南通市崇川區和平橋街道在全區率先發出“志愿者招募令”,這樣充滿關心和愛護的場景天天上演。

“黨有號召我必行動”
“電瓶車請停到這邊來,請您出示健康碼和行程碼,謝謝!”自疫情防控啟動以來,崇川區新華僑教育管理中心黨支部帶領中心教職工定點結對百花苑小區疫情防控,測體溫、查看二碼,成為他們的工作日常。

新華僑教育管理中心下屬7家幼兒園,教職工達300余人,年輕老師居多。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每天5個班次,每班3個小時、2名教師,大家主動報名、輪著上崗。據社區負責人介紹:“新華僑年輕人多,有了年輕力量的加入,查驗二碼、辦理通行證等工作壓力得到了極大地緩解。”黨員陸玲左手臂骨折,打著繃帶,仍堅守卡口執勤第一線,這次的疫情防控,一直牽動著她的心,當聽聞黨支部在招募志愿者,她自告奮勇請求參與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
“咱的家園咱守護”
為守好小區的安全島,僑眷陳萍積極響應志愿者招募號召,7月29日就向社區報名,參加濠西支路卡口的輪值,給過往行人測量體溫、核查外來車輛,登記來崇返崇人員信息,并做好疫情信息和防控知識宣傳。

“老湯同志七十多歲了,還參與小區執勤,守護我們的家園,是我們支部學習的榜樣。”面對支部書記季克振的夸贊,僑眷黨員湯金珠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咱的家園咱守護。”她除了每天值勤時間段堅守在百花南苑卡口外,還利用自己的攝影特長為百花苑社區5個卡口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記錄下了“最美身影”。截止目前,拍攝“最美身影”65人。
“謝謝你”“給力”“比心”來往行人會不時微笑回應志愿者們的付出。“居民的認可就是我們工作的動力”僑眷喻辛榮擦了把汗,又投入卡口值勤中。
“僑眷的問題我來幫”
“林書記,最近出門坐公交車,沒有健康碼不能乘坐,怎么辦啊?”8月1日,僑眷趙學民向結對志愿者林云“求救”,趙學民今年93歲,沒有智能手機,疫情當前,沒有健康碼寸步難行。“老趙啊,別著急,我幫你到社區辦通行證去,有了通行證,去菜市場、超市、商場只要出示下就可以,我這就帶你去社區辦理。”看似簡單的一件事情卻難住了老年人,但是有了志愿者的幫助,再難的事情都能解決。

面對疫情防控要求,軍嫂藝術團積極響應起來,針對轄區70歲以上的高齡空巢僑眷開展“1+1”服務,送口罩、送物資,每天忙得不亦樂乎。團長王秀蘭說:“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要關注他們。疫情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阻隔不了我們相互溫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