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區新城橋街道位于南通市主城區南大街南部,北起濠南路,南至虹橋路,西臨躍龍路,東到工農路。作為主城區核心區域,街道轄7個社區居委會,僑務資源較為豐富。現有歸僑人士2名、華人20名、華僑32名、僑眷95名,其中空巢僑眷17人,涉僑企業8家。近年來,新城橋街道以“僑”為橋,聚力創新,不斷提升僑務工作水平。
思想建“僑”
凝聚為僑服務思想動力
搭建上下貫通的組織架構。建立以書記為主要負責人的僑務工作領導小組,班子成員整體聯動,指定專人服務僑務工作。各社區副書記作為具體負責人,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僑務工作網絡和上下聯動的統戰對僑工作領導機制。
形成高度統一的思想共識。將僑務工作定期納入中心組學習內容,及時學習上級工作要求和指示精神。為班子成員和社區訂閱《華人時刊》《中國統一戰線》《僑報》等期刊雜志,邀請專家學者深入社區、企業等開展僑務政策宣傳教育,不斷凝聚僑務工作思想共識。
營造立體濃厚的宣傳氛圍。利用“愛心新城橋”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網絡宣傳平臺,廣泛宣傳僑務工作動態、先進地區經驗做法等。同時,結合理論宣講、廣場服務等,廣泛宣傳僑務政策法規,不斷提高居民群眾對僑務工作的知曉率。

服務暖“僑”
匯集以僑為本澎湃合力
“僑幫僑 攜手同行暖空巢”項目成熟運行。2014年開始實施的“僑幫僑 攜手同行暖空巢”項目,以剛退休、家住附近、有愛心、有能力的50歲至70歲的“小老人”志愿者為實施主體,采取“社工+義工+婦工”的運作模式,以“五個一”為主要內容,幫助空巢“老老人”。

僑親情服務團“三必訪”機制不斷完善。街道依托文峰社區僑親情服務團,開通僑友服務窗口,加強與歸僑僑眷密切聯系。近年來接待僑友來訪數百人次,為歸僑僑眷解決實際問題超百件,對歸僑僑眷做到“家有喪事必訪、有重大疾病必訪、有重大困難必訪”。

為僑服務“微項目”日益豐富。各社區每年在為民服務資金中,排定為僑服務“微項目”,做到僑務工作與黨建、便民服務項目有機融合。濠景園社區手工樂銀齡、城南新村社區“黨史百年亮初心 僑友奮進新征程”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僑務活動,廣泛團結、引導、服務僑友,不斷擴大僑務影響力,增強了基層僑務工作的生命力。

創新育“僑”
激發僑智僑力龐大魅力
以文會友,文藝活動豐富多彩。街道于1998年組織僑友成立“僑友藝術團”,目前團員45人,志愿者525人。藝術團先后參與全市“僑之愛 鄰里情”等文藝演出近百場,還走進央視,錄制“幸福賬單”欄目。今年,“僑友藝術團”推陳出新,積極籌辦街道老年大學,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課程充實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世界。
以友會友,僑務資源有效開發。街道利用商會平臺密切聯系僑資僑企,通過僑友、歸僑等開展招商引資,多措并舉做好政企溝通。培育全昌動工高科技企業,通過僑友聯絡海外人才數名,完善人才庫,促進了轄區經濟社會發展。
以情會友,感情融洽友愛抱團。為溫暖僑心,聯絡情感,街道在傳統節日、重要節點等,先后組織開展百家菜里話溫暖、僑友同赴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僑友懇談“祖國在我心中”等58場活動,讓僑友感受家鄉變化,友愛抱團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