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絨服、學費都已收到,我很幸運在成長途中有你們的援助”“謝謝你們寄給我的禮物,讓我在這寒冷的冬天感到十分暖和,真的十分感謝!”……2月初,一封封感謝信從陜西省漢中市袁家莊街道,郵寄到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和平橋街道的愛心人士手中。自2018年南通市崇川區和平橋街道與漢中袁家莊街道確定了扶貧對口協作關系以來,兩地建立起跨越萬水千山的情誼。
防疫物品、愛心衣被、助學資金……連日來,陸陸續續的物資匯聚到陜西漢中佛坪縣袁家莊的12名貧困學生手中,滿載著愛心的暖暖 “親情”讓冬日暖陽如春。新年初始,和平橋街道“僑馨居”向轄區內的歸僑僑眷發出倡議,啟動“衣+益=愛”行動,為陜西省佛坪縣袁家莊街道的貧困家庭小朋友捐贈衣物。
倡議發出后,得到眾多歸僑僑眷的積極響應,濠北社區八十多歲的老歸僑謝夢平第一個帶頭捐款,表達自己的心意,僑眷侯衛平在捐款的同時,不忘留言鼓勵佛坪的孩子們,濠西社區僑眷邱楠將錢送到居委會,托社干購買2件羽絨服,他說:“螢火雖微,依舊能夠點燃,河流雖小,亦能細水長流,我是一名僑眷,看到倡議雖不能親手送到,也要出一份力。”同時,崇川區僑聯也送來7件棉衣,在大家的共同愛心下,20件嶄新的冬衣寄往陜西佛坪。
和平橋街道“牽手·筑夢”計劃已開展三年有余,當時,呼吁幫助佛坪縣袁家莊街道12位急需幫扶困難學生的場景都印刻在心中,大家也如約履行,家住萬象北園的退休老黨員張有經是第一個認領愛心計劃的居民。他是個熱心人,常年來,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資助了不少貧困學生,卻每每匯款人一欄只留下“南通人”三個字。
社區黨員黃萍退休后工資收入不高,身體也不大好,家庭條件并不寬裕的她,也主動認領愛心計劃,并與張有經共同結對資助肖家莊村的小姑娘楊慧茹。每年他們都會給楊慧茹家寄去結對金,以及文具、書籍等學習用品。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考慮到物資寄送不方便,張有經和黃萍給孩子多加了四百元的學費。人大代表沈燕結對的是讀大學的小穎。當時小穎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是媽媽做保潔的微薄收入,生活窘迫,她隨時都面臨輟學,了解到這個家庭的困境時,更堅定了沈燕幫扶的決心,時不時與小穎通話勉勵成了她的“工作”,孩子生病了她二話不說寄去5000元住院費,放假了急忙購買車票迎接孩子到南通家里小住,她就像母親一樣,操心著孩子的衣食起居,用最真誠的情感向她傳遞著家的溫馨。

2月2日,隨著60條棉被、2200枚口罩的順利到達,這場愛心接力得以圓滿完成。作為轄區人大代表的張軍在走訪服務企業的同時也積極發動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奉獻愛心。在張軍代表的牽線搭橋下,一箱箱醫用口罩、愛心暖被陸續運送至社區一樓活動室。
然而,由于疫情和春運的影響,多家物流已停運,60條棉被和2200只口罩組成的“年貨禮包”如何寄送陜西省佛坪縣袁家莊街道成了一個大問題。一條援助信息流轉到了微信群中,“寄送問題我來想想辦法,運費我來承擔” 在大家還犯愁的時候,一句話瞬間化解了大家的難題,區人大代表楊俊伸出了援手,他現場聯系郵政物流,調撥郵政貨車上門接收愛心物資。最終,1月27日下午,這批愛心滿滿的“年貨禮包”已經順利搭車,急馳在運往袁家莊街道的路上。
自和平橋街道結對幫扶袁家莊街道以來,兩地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共同架起愛心橋梁,通過凝聚轄區共建力量,開展系列幫扶活動,延伸兩地扶貧協作新路徑,讓結對幫扶播撒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