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8日,南通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原崇川區、港閘區,設立新的崇川區。11月26日,新崇川區第一次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在區委大禮堂召開。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吳亞軍,區委副書記、區長黃衛鋒,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曹金海,區政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江建春,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洪暉出席大會開幕式。區委副書記楊萬平主持大會開幕式。

吳亞軍代表南通市僑聯,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表示,僑胞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是崇川精神的展示者,是溝通中外的傳播者,在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時刻,僑胞從未缺席。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希望崇川區僑聯按照中央對僑聯工作的有關要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題和“根”“魂”“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線,開拓進取、奮發作為,努力開創僑聯工作新局面。
他指出,崇川區各級僑聯組織要強化政治引領,進一步提高做好新時期僑聯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立足僑情發展變化,把握僑聯工作規律,不斷增強僑界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崇川區各級僑聯組織要圍繞中心大局,進一步發揮僑界優勢助力崇川高質量發展。要匯聚僑界人才、引進僑資僑智、深化海外聯誼,發揮僑界聯系廣泛、人才濟濟的優勢,引導僑資僑智向崇川聚集,努力擴大僑聯的朋友圈,提升崇川的知名度。崇川區各級僑聯組織要主動擔當作為,進一步提升為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要樹立以僑界群眾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認真解決好歸僑僑眷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建好“僑胞之家”,實施助僑惠僑行動,發展僑聯公益事業,關心關愛困難僑胞,努力將僑聯建設成為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可信賴的溫暖之家。崇川區各級僑聯組織要銳意改革創新,進一步打造高素質僑聯干部隊伍。要進一步落實落細僑聯改革的系列指示要求和決策部署,聚焦強“三性”、去“四化”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僑聯干部結構,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不斷增強僑聯組織的影響力、凝聚力,努力做僑胞的貼心人和僑務工作的實干家。

黃衛鋒代表區四套班子,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他指出,今年7月28日,新崇川正式掛牌成立,區域面積達到234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躋身全省主城區前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實現度達到98.9%,地均產出比肩蘇南,以全市1/40的土地創造了近1/6的經濟總量、1/5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區上下團結拼搏、銳意進取的結果,也凝聚著全區各級僑聯組織和廣大歸僑僑眷、海外僑胞的智慧與汗水。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全區海內外僑胞、歸僑僑眷、僑團、僑商積極響應,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黃衛鋒就進一步做好僑聯工作提出三點希望:希望全區各級僑聯組織堅持黨的領導,用新思想統領僑聯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引,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一時代主題,充分認識僑聯工作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和統戰性的特點,把團結廣大僑界群眾貫穿工作始終,增強廣大僑界群眾對家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更好地凝聚起共圓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希望全區各級僑聯組織堅持凝僑聚智,以新作為彰顯僑界擔當。要廣泛團結聯系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利用海內、海外“兩個平臺”,積極搭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平臺,爭取更多僑商回鄉投資興業,充分發揮聯系廣泛、聯通中外的獨特優勢,講述崇川好故事,傳播崇川好聲音,進一步提升崇川對外開放水平。希望全區各級僑聯組織堅持以僑為本,以新舉措架好連心橋梁。要始終堅持“以僑為本、為僑服務”宗旨,積極順應僑情變化,全面加強僑聯組織自身建設。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切實為僑聯組織發揮作用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尊僑、愛僑、護僑的良好氛圍。
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謝小兵,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華,區政協副主席張東華出席大會閉幕式。張洪暉出席閉幕式并就做好新形勢下的僑聯工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聚焦“匯集僑力”譜寫發展新篇。二是要聚焦“為僑宗旨”當好僑胞娘家。三是要聚焦“改革創新”強化自身建設。
大會審議通過了顧錦霞代表崇川區僑聯籌備組所作的工作報告。
大會選舉產生崇川區僑聯第一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
會上,新當選的崇川區僑聯第一屆委員會主席顧錦霞作了表態發言,她表示,將倍加珍惜組織的信任和重托,倍加珍惜與大家合作共事的情緣和機會,在上級僑聯指導下,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把好方向,當好橋梁,帶好隊伍,團結帶領全區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提振精神、勇當先鋒,為更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崇川再創佳績、再立新功!

原崇川區和港閘區僑聯歷屆領導,區涉僑部門和各人民團體、南通各縣(市、區)僑聯負責同志,崇川經濟開發區和各街道僑聯分會會長,部分社區僑聯工作負責人以及區屬僑社團代表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