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區虹橋新村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60周歲以上老人人口占比70%,這些老人中集聚著大批子女在國外的空巢僑眷。為更好地開展服務,社區融合資源,設立“僑之家”, 熱忱服務僑界群眾,緊密團結歸僑僑眷,廣泛聯系海外僑胞,將凝聚僑心、維護僑益、匯集僑智、發揮僑力與“惠民虹橋”的打造有機結合,使得包括歸僑僑眷和海外同胞在內的廣大居民群眾都能享受到虹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和惠民工程帶來的實惠。
感動僑心,傾力為僑服務。近年來,為更好地開展僑服務工作,街道僑聯分會建立了“心心相印”僑眷幫扶制度,由社區干部結對空巢僑眷進行互助,使轄區歸僑僑眷實現小事不出居、難事有人管、困難有人幫的愿望。與此同時,街道還將為僑眷服務納入“服務惠民”項目,進一步實現對接僑眷的服務升級。依托“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及“5680”黨群服務網點等志愿服務品牌,社區黨委主動為有需求的歸僑僑眷提供幫助。著重于僑法宣傳建設,宣傳書籍、畫冊、音像資料等一大批涉僑資料擺放于圖書室內供居民取閱。此外,還在黨員教育點播廳設置了大屏幕電視和互聯網電腦,“通過無處不在的網絡世界,我們的僑眷可以和位于世界各地的親人密切聯系、在線視頻,可以及時關注到他們所處當地的有關信息,縮短了僑眷和親人們的距離。”老僑眷陳慕君感慨道。此外,街道還通過報刊圖文、制度上墻、電視網絡等形式,將僑文化密切到每個鄰里,惠及到每戶僑眷。

凝聚僑力,共同抗擊疫情。抗疫期間,虹橋社區僑眷積極參與,踴躍捐款3萬余元,僅陳慕君一人就累計捐款28000元。除了捐款,僑眷們還積極帶領“小喇叭”“紅袖標”特色黨小組,每日在轄區內宣傳抗疫知識,堅守卡口為居民的健康護航。由僑眷陳慕君作為引領人的“開·心鎖”民調小組針對疫情期間不配合的居民進行勸說、調解,始終沖在一線。陳慕君常說:“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好了,我的年齡大了,不能沖在防控疫情的一線,就通過捐款盡一點兒綿薄之力 。”陳老真誠的話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陳慕君充分發揮了僑眷模范作用,彰顯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責任與擔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僑眷、老干部、老黨員黨員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家國情懷。

激發僑智,主打虹僑智造。虹橋社區黨委在鼓勵歸僑僑眷多參與社區建設、群眾服務的同時,也積極參與基層治理,提倡他們激發自己的僑智慧,打造屬于僑的品牌,通過付出和努力,打開知名度,為更多的居民群眾、歸僑僑眷服務,引領社會風范。這些年,虹橋歸僑僑眷在多年參與社區建設、群眾服務工作中,也漸漸地形成了自己的“虹僑”品牌,如由陳慕君牽頭成立的“開·心鎖”民調小組,充分發揮了歸僑僑眷的時間優勢,調動他們參與創建和諧社區的熱情,組建了僑法宣傳隊,鼓勵他們加入義務聯防、矛盾調解、群眾文化等方面的社團,爭當團隊引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