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了,這么熱的天,還特地送來這么漂亮的鮮花,雖然子女不在身邊,但有社區‘兒女’送來的生日祝福,特別開心。”8月2日上午,南通市崇川區學田街道學田苑社區網格員為轄區空巢僑眷陳正送去鮮花,也送上崇川區僑聯及學田街道僑聯分會的生日祝福,陳正老人感動不已。這樣的暖心活動在學田街道已成為常態。

一直以來,學田街道以黨建為引領,以“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為主題,以“雙向服務”為抓手,努力做好“強基礎、優服務、搭平臺”三大文章,在歸僑僑眷中營造了“聽黨話、跟黨走”的濃厚氛圍,凝聚起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強基礎,唱響紅色旋律
學田街道黨工委高度重視僑聯工作,做到僑聯工作與黨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為增強基層僑聯組織凝聚力,2009年,街道成立了全省首家基層僑聯分會黨支部。2010年在美國建立海外臨時黨支部,方便在美探親的僑眷黨員開展活動,海外臨時黨支部通過電話、網絡、短信等方式開展活動。通過黨建引領,讓黨旗在僑界高高飄揚。

街道僑聯黨支部定期組織學習,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黨章、僑法僑規,學省、市、區各類重大會議精神。針對年老體弱僑眷,僑眷黨員志愿者還經常送學上門,用新時期新思想武裝頭腦,提升僑眷政治素養。每年都組織歸僑僑眷外出參觀學習,先后組織去上海一大會址、陳云故居、海安七戰七捷紀念館、中華慈善博物館等地參觀學習。
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街道僑聯黨支部與海外臨時黨支部以及在海外探親的其他僑眷保持密切聯系,關心他們的生活、身體狀況,并將每次集中學習的內容發給在海外的僑眷,僑眷在海外也能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僑眷黨員馮秀英在美國探親,她一直堅持認真學習街道僑聯黨支部微信群發布的學習內容。她還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通過微信交流的方式關心同在海外探親的僑眷們,向他們宣傳我們祖國在抗擊疫情中取得的偉大勝利,宣傳中國制度的優勢,傳遞正能量。
優服務,凝聚僑心僑力
堅持“生病、病故、患難、生日、節日”五必訪制度,真情關愛空巢僑眷。發揮僑眷相互熟悉、友情深厚的優勢,組建“七彩僑”志愿服務隊,開展“僑幫僑”志愿服務,年輕僑眷與70歲以上空巢僑眷結對,從生活上、精神上給予關心和幫助。轄區年輕志愿團隊——顧心益站也加入關愛空巢僑眷的行列,28名年輕志愿者與14戶70歲以上空巢僑眷家庭結對,做空巢僑眷的“編外兒女”,用親情般的服務溫暖空巢僑眷心。街道還為30戶70歲以上空巢及病殘家庭安裝“居家養老一鍵通”,為僑眷提供方便、快捷、高質量、人性化的服務。


為豐富歸僑僑眷精神文化生活,街道通過開辟活動陣地、培育僑界社團、開展特色活動,吸引廣大歸僑僑眷參與進來。在學田公園內開辟了“僑友之家”,內設會議室、電腦室、圖書閱覽室、多功能排練廳、特色社團工作室等場所。目前共有“知心奶奶”群體、“七彩僑”志愿服務隊、“王阿姨”幫幫團 、“楠芝菊”紅娘工作站、十字繡沙龍、民族風藝術團、文韻藝術團等僑界社團9個。結合節慶日及重大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舉辦“迎新年聯歡會”、“趣味運動會”、“歡樂慶元宵、僑界一家親”、“粽葉飄香品端午”“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等活動,僑眷們一起包湯圓、包粽子、品重陽糕,其樂融融。僑眷們以僑友之家為平臺,常態化開展學習交流、文化切磋、聯情聯誼等活動,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了相識、相交、相知,營造了僑界一家親的濃厚氛圍。


搭平臺,服務發展大局
廣大僑眷充分發揮海外聯系廣、僑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投身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通過開展“三個一”活動,即給海外親友發一條信息、寄一份電子郵件、打一個電話,大力宣傳祖國大好發展形勢,推介家鄉的良好投資環境,主動參與招商引資引智。僑眷張美玲得知在新西蘭的兒子要回國投資后,馬上現身說法,力薦兒子張王華到學田街道來投資,并把這一信息向街道報告,最后,南通華吉工藝品有限公司成功落戶在學田街道。
僑界愛心社團“知心奶奶”群體十八年如一日關愛青少年成長,僑眷顏怡每年為學田街道“小太陽成長基金”捐助1萬元,僑眷袁進發、梅家杰、曹云泉、蔡松英多年資助貧困學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僑眷們積極捐款,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

此外,僑眷們還積極參與社區鄰里建設,他們擔當小區義務聯防員、網吧義務監督員、文明創建宣傳員、環保護綠員、街坊秩序員、文明勸導員等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僑眷忙碌的身影,他們經常起早貪黑、風雨無阻,無私奉獻、任勞任怨,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愛黨、愛國、愛家鄉”的深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