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疫情在全球普遍爆發,國際和國內金融市場動蕩,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如何在市場中求得生存,是讓許多企業負責人揪心的一個話題。在前期服務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市僑聯掛鉤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南通亞威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才向海安市僑聯副主席劉冬梅提出了這個讓他憂心的問題。

企業有所需,我們有所應,僑聯第一時間與市科技局聯系,在市科技局副局長蔣增鵬的幫助下,通過省科技廳成果轉化處處長劉朝霞引薦,最終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院長樓佩煌取得聯系并轉達了企業的訴求。

隨著全國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4月2日,在海安市僑聯的積極邀請下,樓院長一行前來亞威機械開展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所需,洽談產學研合作意向。市僑聯副主席劉冬梅、科技局副局長蔣增鵬、白甸鎮副鎮長錢煒陪同走訪。

調研中,王永才介紹了企業及產品的相關情況,通過與國內外先進技術產品的對比,表達了企業在生產技改方面的迫切需求。他表示,機械制造業正經歷深刻轉型,企業也在不斷謀求轉型升級。但因為缺少足夠的智力支撐,難免發生閉門造車的情況,企業也遇到發展瓶頸。企業希望通過高校專家來轉變思路、創新方法完成企業從產品設計、生產的等方面的轉型。

樓佩煌針對企業現狀和需求提出了四點建議:一要化危為機,抓住“危中之機”,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市場波動的機遇,做好人才和技術儲備;二要跳出現有框架,打破固有思維,創新理念,對產品進行全新升級,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轉;三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用先見性、先行性做好專利申請,使知識產權成為企業的品牌,讓品牌價值反哺企業,通過研發和創新確保企業在市場上立得住、站得穩;四要用最好的手藝做最美的工藝品,產品設計做到模塊化、標準化,讓企業從迎合客戶需求向引導客戶發現需求轉變。 最后,樓教授針對企業的技術需求提出改進意見,并與企業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劉冬梅表示,海安市僑聯將繼續常態化聯系掛鉤企業,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及時梳理企業遇到的難題和困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企業高校產學研合作,協助企業做好人才和技術儲備,為企業轉型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