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耳邊時時回旋著歌曲《等你歸來》的旋律,它舒緩、深情,委婉而款款的歌調(diào)猶如清泉從心頭流向寬闊的長江:打開我的收藏,《等你歸來》的男聲歌唱朗朗響起,字正腔圓,富有磁性的玉石之聲傳遞著對遠方的祈福。
這首歌不僅打動了我,它打動了所有聽到這首歌的人,因為它表達了人們對逆流而上赴疫區(qū)的醫(yī)護人員的歌頌與期盼,表達了對在第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救治被感染病人的醫(yī)護人員的真誠敬意和祝愿。
每當想起這首歌的誕生,我總是淚水盈盈。回憶庚子春節(jié)之際,湖北武漢出現(xiàn)了不明原因的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染。我們遠在長江下游的南通市,慶祝新年的氣氛濃厚,從新聞里不斷傳來的消息,真的心頭一陣陣發(fā)緊:不知所措,茫然恐懼。同全國人民一樣,對這種流行傳染病,我們很陌生。
正在此時,黨中央發(fā)出了一道道指揮令,封鎖疫區(qū),排查疫區(qū)流出人員車輛,各地行動起來,每一個居住小區(qū)都開始了宣傳和進出管理措施。
更讓我感動的是,從祖國各地,一批批醫(yī)護人員告別了親人,毅然馳援武漢、馳援湖北。他們有的推遲了婚禮,有的吻別了懷中的嬰兒……每每聞此,我都非常感動,也有了一種安全感。
當時,我情不自禁寫下了詩歌《獻給抗疫前線的戰(zhàn)士》,分享給了我的僑友們。
我們在江蘇南通,我是懷著這樣的心情度過一天又一天。而遠在各地的僑友同樣關心祖國,他們的赤子之心與祖國共跳動。
我把詩歌發(fā)給了香港華人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華僑大學客座教授、《香港歸僑史叢書》主編、香港僑團名譽顧問許丕新先生,我的文友、原福建漳州作協(xié)主席楊西北先生,得到了他們的肯定:“這是我們的共同心聲”!
藍素蘭,是我非常佩服的僑界才女,她參與編輯的《生活報叢書》排列在我的書櫥里,時常翻閱。每每映入我眼簾“藍素蘭”的名字,我就會想起我們的會面。她多才多藝,文化修養(yǎng)深厚。她的筆名“梭羅河”,那是印度尼西亞的一條河流,她出生于那兒。她是一位擅長音樂創(chuàng)作與演奏的多面手。在許丕新先生建議下,藍素蘭改編了我的詩歌,很精準地提煉了我原詩歌的情深詞句。她發(fā)自肺腑地給這首歌取名《等你歸來》,其聲真而發(fā)乎心,隨著琴鍵的跳動,心中的祈福與呼喚變成旋律,成為樂譜,流淌出來,漸漸由溪流匯成心的呼喚。
當藍素蘭把她彈奏的曲子發(fā)給我,我流淚了,這不只是我的詩歌,更是素蘭姐的心曲,她說:譜曲時她心潮起伏,唱到“我的愛人、我的孩兒、我的父母親”時,雙眼充滿淚水。
令我感動的事兒不斷從微信傳來,《等你歸來》由一位男士深情歌唱,我聽了一遍又一遍,他唱出了我原創(chuàng)詩歌的心聲!素蘭姐說:“歌唱者陳浩琦是北京的印尼歸僑。”陳浩琦先生雄渾深沉的吟唱,無論音準還是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感情處理:深情、舒緩,動人心弦。情不自禁,我再次淚目。
我的大哥徐筑出生于新加坡,小學就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中華中學,他告訴我:陳浩琦,退休前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司長,外交部原駐外使館僑務參贊,退休后陳浩琦依然為僑服務,他多才多藝,還是《北京市歸僑史》主編。
徐筑告訴我,北京蕭群、華中生群、印尼雅加達華中校友會黃珍云、香港僑界都給予了贊揚和推薦。說實話,我一次又一次感動變成一次又一次震撼:遠隔千山萬水,我們心中懷著同樣期盼!《等你歸來》這首歌是這樣誕生的!這是心心相印的歌曲,是僑界大家庭的心聲,北京、香港、江蘇……
我無以表達心中的百感,是感動,更是為僑界這個大家庭的赤誠而振奮,這是一種力量!
力量來自心靈,在祖國人民遇到危難之際,我們關注,我們支持,我們關懷,我們同結一心!我們在堅守和祈福:親人平安,祖國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