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過中國的琴曲嗎?我們中國有一首叫高山流水的琴曲,經常被人用來比喻知音。”“知音就是關系很好的朋友!”12月29日下午,南通職業大學圖書館報告廳內氣氛熱烈,紀念梅庵琴社成立90周年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進校園音樂會走進“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江蘇省南通營,旨在增進海外華裔青少年對中國的了解,提高學習漢語和中華文化的興趣,增進中華情愫和桑梓情懷。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迄今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古琴以其歷史久遠,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而為世人所珍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月上梧桐》《葬花吟》《流水》……現場,南通梅庵琴社社長徐毅攜社員為60余名“尋根”少年演奏了十首梅庵經典曲目,大家聽得如癡如醉。
此前,南通梅庵琴社還為營員們舉辦了一場梅庵古琴藝術講座。徐毅給華裔青少年們說起了古琴的來源和發展,他們頗感興趣。“他們上課聽得很認真,不懂的時候會不停地提問,雖然只是一些簡單的問題,卻能感覺到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徐毅說。營員們也表示,古琴實在是太有意思了,聲音比吉他還要好聽。


講座中,幾位青少年還上臺參與互動,徐毅手把手教他們體驗“挑、撥、勾、打”幾個指法,營員們說:“我深刻了解到了中國琴曲中的情感,希望我能將中國的琴曲和美好的祝福帶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