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聽說,此次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冬令營南通營安排了十分豐富的課程和活動。都是些什么呢?就跟隨小編,去探探營吧!
參觀南通華僑博物館
12月24日下午,70余名海外華裔青少年來到以展示南通籍海外華僑的經歷和貢獻為主要內容的專題博物館——南通華僑博物館開展參觀活動。
在博物館接待中,館方負責人向學生們介紹說,華僑博物館有一大批從事義務接待講解的志愿者,多數是僑界的爺爺奶奶們,今天為你們講解的兩位志愿者,其中一位歸僑爺爺,就是在你們現在的少年時代,從當年海外回來參加新中國建設的。他們雖然已經年逾八十,但很愿意為你們講解,讓你們了解感知華僑華人的歷史。

隨著講解員的指引和講解,冬令營的華裔學生們從一幅幅百年前的歷史照片中,看到了祖先當年修筑北美太平洋鐵路、開挖巴拿馬運河的偉大壯舉,見到了祖輩們當年在橡膠園、礦山艱辛勞作的謀生情景,從陳列的華僑精英、華僑名人生平事跡中,了解到先輩者、長輩們為住在國社會作出的杰出貢獻。雖然參觀活動時間有限,但華裔學生們紛紛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接受最生動的華人歷史教育,看到了祖先、祖輩們過去的艱辛經歷和偉大貢獻,通過參觀,使自己深刻汲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參觀結束后,冬令營的師生們高興地與參加接待講解的志愿者爺爺們一起合影留念。
探究珠心算的奧妙




12月24日下午,作為文化考察的重要一站,華裔青少年們參觀了南通市的珠算博物館。展廳里不同類型不同造型不同材質不同特質的算盤,傳遞著深厚的歷史氣息。


南通小海小學的小學生們的珠心算展示,更是令這些營員們驚嘆不已。三位數、四位數加減法,題目報完,得數便脫口而出,心算而成。
最有愛也最感人的一幕,是中外小朋友們共同手作算盤。小手牽小手,制作出的是算盤,汲取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
相信營員們回國后,每每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算盤,一定會想起在南通珠算博物館滿滿的成就感。
傾聽古典詩詞之美
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需要我們發揚和傳承。經典詩詞更是能喚起華裔青少年對祖國的文化認同和熱愛!12月25日上午,南通職業大學為學生們精心準備了一堂古詩文鑒賞課程。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這堂精彩的詩詞課吧!
陶老師形式多樣的講解,娓娓道來了詩詞之美。
一首曲調悠揚的《水調歌頭》,讓華裔青少年們聽得如癡如醉!有的還不由自主的跟著哼唱呢。
看看這認真的神情——這位華裔小朋友還做著筆記呢!傳統詩詞的魅力可見一斑啊!
感受“空中交響樂”之魅力
12月25日下午,南通市風箏協會名譽主席、南通板鷂風箏研究員、國家非遺保護項目南通板鷂制作技藝市級傳承人葛文泉來到營員中間,手把手教他們制作板鷂風箏。我國風箏有"南鷂北鳶"兩大流派,南鷂以南通的板鷂風箏最具特色。
南通板鷂有上千年的歷史,集扎、畫、裱、縫、搓、雕、等多種工藝于一體,通過幾十代南通人的保護、傳承、創新,上面裝有數十、上百、乃至上千個哨口,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別發出高、中、低音,五音和諧,悅耳動人,聲及數里,獨具一格,不僅是極有觀賞與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而且在放飛中穩定、優美,更有各種音調的哨口和諧而有節奏的震空齊鳴,被稱之為“東方交響樂”。


















扎制骨架、粘貼畫布、擺布哨口……在老師的指導下,營員們使用刻刀和手邊的材料,精心制作,一個個板鷂風箏就誕生了。營員們紛紛表示,要將自己親手制作板鷂風箏的經歷講給伙伴聽,讓更多人見識到這門驚艷的古老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