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日,一場夏雨突然降至,酣暢淋漓,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夏日的清香。午后,在青年中路32號回復文化生活空間長長的藝術走廊里,攝影界、美術界、新聞媒體屆大師和一群來自南通各行各業的朗誦愛好者齊聚一堂,懷揣著激動與喜悅的心情共同開啟一場唯美的視聽盛宴——王炎先生的小幅風景寫生作品展暨“詩情畫意”誦讀會。這已是南通市僑音社自2019年1月31日成立以來主辦的第六期朗誦沙龍。在過去的半年里,僑音社每個月都會組織線下沙龍,并邀約南通各界愛好朗讀的人士,相聚在一起,建立友誼、交流學習、切磋技藝。得益于市朗誦學會的鼎力支持,以及各界大師的指導和點撥,每一期沙龍都舉辦的非常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為提升南通市朗誦藝術水平作出了貢獻。
親臨現場的嘉賓有:南通市僑聯主席吳亞軍先生、主席助理曹博平先生、僑聯藝術社團團長謝夢平先生,國家一級演員、江蘇省朗誦協會副主席、南通市朗誦學會副會長吳培軍老師,南通市朗誦學會副會長任暉老師、副會長顏梅老師,以及市朗誦學會、市僑音社會員、職工朗誦藝術社團、老年大學朗讀班和聽君朗誦社團喜歡朗誦、支持朗誦活動的友好人士!
下午3點30分,伴隨梅庵琴社顧艷老師如鳴聲翠的古琴演奏、欣賞著中國傳統插花傳承人張振華老師的現場插畫藝術,胸配美麗花環的美女、背著吉他、拿著小提琴的文藝青年紛紛登場,在長長的藝術走廊里,他們三五成群,有的在觀畫展,有的在品紅酒,有的在暢聊,有的坐在長椅上靜靜地閱讀……畫面美得不可勝收。一曲過后,僑音社社長姚云用輕盈綿柔的聲音作了唯美的開場白,沙龍開始了---“情景”、“夏韻”、“生命”,今天的沙龍擁有著三個充滿詩意的主題。這里沒有舞臺,沒有權威,這里就是在花園里散步,每一位行走的“朗讀者”都是一顆最璀璨的凡星。在這里,你可以大聲誦讀、盡情感受詩意的美好,享受生活之美。
我們都喜歡這樣一句話---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今天,仿佛置身于前往遠方的路上,沿途都是如畫風景,此情此景,我們最需要的心靈雞湯就是品讀詩歌,品味生活,讓詩和遠方一路相伴,在花園里散步,讓我們感受眼前的情景。
在優美的旋律中,陳都老師身著略帶漢風的白色衣裳款款來到畫廊中央,一首倉央嘉措的《忍住了看你,卻忍不住想你》,在開篇深情演繹了愛人之間的相思之美,最美的愛情永遠在心里,你無法控制。接著,常競文、張紅梅、戴震、繆海霞、凌霞、蔣政幾位老師互相傳遞話筒和聲音,為大家獻上了自己的朗誦作品,博得觀眾席陣陣掌聲。最后,市朗誦學會副會長顏梅老師以一首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展現了自身最專業的朗誦功底,同時也將“情景”主題推向了高潮。
春剛剛過,夏的氣息就撲面而來。夏是鮮花的季節,夏是綠葉的季節,夏是畢業季的離殤,夏是牽手季的浪漫。夏是綻放,是熱烈,是激情,是奔放,在花園里散步,走走停停,讓我們一起觀賞夏韻。
如果說,春花開放是因為風的溫慰,那么夏天的花就是由于太陽的激發了。說“生如夏花”正是因為夏花具有絢麗繁榮的生命,它們在陽光最飽滿的季節綻放,詮釋著生命的輝煌燦爛。在“夏韻”主題中,僑音社社長姚云用她飽含深情的朗誦,帶來“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意境。風景感悟情懷、山水品味人生,南通市朗誦學會副會長任暉老師的一首《看高山、觀山水畫隨感》既大氣酣暢,又韻味十足,將身居高山綠水超凡脫俗的心境展現無疑!而僑音社常務副社長陳麗芬老師朗誦的《就是那一只蟋蟀》生動活潑、流暢自然、含蓄雋永、字里行間透露著一股濃濃的思鄉之情。李忠老師更是用富有磁性的聲音將著名詩人徐志摩的詩歌《再別康橋》中的經典橋段重現,博得現場一致好評。此外 ,“夏韻”主題中還融合了青春的元素,李倩楠、張倩豪兩位“90”后文藝青年分別為大家展示了小提琴獨奏《新疆之春》和民謠吉他彈唱《理想三旬》,為畫面增添了青春的靈動。
說起生命,生命在于意義,時間是生命的長度,視野是生命的寬度,理想是生命的高度,胸懷是生命的厚度,積淀是生命的重度,我們無法把握生命的長度,但可以增加她的寬度、高度、厚度和重度!不是說嘛,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今生不長,要和喜歡的人一起做喜歡的事;今生也不短,有時需要慢下來細細品味,領悟生命的意義!在花園里散步,欣賞了眼前的情景、夏韻,讓我們進入到一個生命的話題。
在“生命”主題開篇,楊素敏老師悲情而憤怒的朗誦《最后一只藏羚羊》,仿佛將大家置身于遙遠的可可西里,聆聽雪域高原上對生命最渴望的呼喚!而江浩波、沙紅兩位老師通過男女合誦的形式直抒《生命的歌詠》,將生命的非凡意義表達的淋漓盡致,優秀地感染力深深震撼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
在沙龍的最后時間里,主辦方別出心裁的為全體朗誦演員以及現場所有的朗誦愛好者們準備了一首群誦作品-《朗誦者之歌》。在長達8分鐘的群誦中,國家一級演員、江蘇省朗誦協會副主席、南通市朗誦學會副會長吳培軍老師以飽滿的熱情、振奮人心的領誦,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誦讀者。他們情感充沛,聲情并茂地將一段段優美真誠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奉獻給心中的舞臺,高昂向上的誦讀聲在回復文化生活空間的走廊里,蕩氣回腸。最后,在施偉老師一曲《西班牙女郎》中,大家手牽著手,心連著心,邁動著優美的舞步,在歡歌笑語聲中慶祝著今天沙龍活動的成功舉辦。
朗讀是將無聲的文字賦予有聲的傾訴,每一位朗讀者都期待在朗讀中心靈相遇,感受文字的純粹與美好,分享朗讀背后的意義和故事。如果說,閱讀一本書就是同書的作者進行一場精神上的交流,那么聽一個人朗讀,便是在聽朗讀者訴說過去的故事。愿市朗誦學會和僑音社不忘初心、再接再厲,未來,能夠挖掘更多的優秀朗讀者,為深化全民閱讀,建設書香南通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