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周建農,副主席張霓一行在海門調研僑聯工作。調研組走訪了素有“華僑村”之稱的海門工業園區林西村,參觀了中國家紡博物館和疊石橋三期市場交易區。南通市僑聯主席助理曹博平,海門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高洪軍,海門市僑聯主席李振東參加了調研活動。

僅有3400多位村民的林西村,有600多人在海外經商和打工,遍布南非、羅馬尼亞、智利、俄羅斯、巴西等20多個國家,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辦了200多家境外公司,是南通首個“華僑村”。村僑聯主席、林西村老書記蔡云松結合自己的經歷,向周建農一行講述了林西村僑商早年外出創業的艱辛奮斗史、僑情分布以及村僑聯建設發展情況。周建農主席指出,林西村僑務資源豐富,僑商依托家紡產品,走出國門,創業成功,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在國際舞臺上奮斗圓夢真實縮影。村僑聯蔡云松主席放棄國外發展機會,犧牲個人利益,臨危受命,擔任村支書,帶領大家奮斗創業并在海外建立黨支部的故事更是令人感動。她要求僑聯組織要不斷加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總結林西村僑聯工作經驗,進一步利用好僑聯海外黨支部這個陣地,向海外僑商講好中國故事,宣傳好祖國的大政方針和家鄉的發展形勢。要加強林西村僑史僑情研究,特別是努力挖掘僑商圓夢故事,聚焦小人物,見微知著,潤物無聲,讓愛黨愛國作為一種家風在僑商中傳遞傳承。

隨后,周建農一行參觀了中國家紡博物館和疊石橋三期市場交易區。在聽取疊石橋市場的形成歷史、發展現狀和市場轉型升級的情況介紹后,周建農高度肯定了海門僑商們對疊石橋市場發展的推動作用,贊揚他們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敢闖敢拼的世界眼光、回饋桑梓的故土情懷,她說,海門僑商的海內外創業經歷,不僅促進了疊石橋家紡產品的國際流通,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也帶領鄉親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我們要把“疊商”精神挖掘好、提煉好,把這個金字招牌宣傳好、保護好,把“疊商”精神賦予內涵、融入血脈,代代相傳,發揚光大,為江蘇高質量發展凝聚力量和智慧。

在通期間,周建農與南通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陸志鵬,市委副書記張兆江,副市長徐新民等市領導進行了工作交流。